西部法制传媒网 > 文苑 > 悦读

枕边书里的“读书群像”

——读《红楼梦》有感

作者:张雪婷

这些年反复摩挲的“心上书”,还是那本已经泛黄了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关于读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3个人,构成了3种截然不同的读书境界。

“玉在椟中求善价”,这是贾雨村的读书目的。他出身寒门,淹蹇在赶考路上,寄身于破庙,苦读数十载,满腹学问全部用来汲汲名利,读书充满了功利性。踏上仕途,贾雨村最初还能保持些许文人风骨,经历几次挫折,贬谪后又起复,便忘了圣人教导,草菅人命。读书只是贾雨村取仕的手段,并未重塑他的根骨,他的思想框架如同平行四边形,经不住拉扯捶打,容易妥协,也容易变形。

“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林黛玉的读书态度。林黛玉是文化史上最诗意的灵魂,是中国文人心底恍若前缘、且惊且喜的一场梦。她的房间陈设全部都是书。她才思敏捷,能随手指出贾宝玉对于《庄子》浅薄的认知。《红楼梦》中百花争艳,唯有林黛玉是以“诗魂”的形式存在,她本身就是一本古典静美的书。她用自己的泪,带我们领略生命的虚实有无、繁华零落,体会九死不悔的执着和无能为力的叹息,令人百感交集,悲喜交加。可以说,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坚持底色的人,这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最能概括她的一生。

“精华欲掩料应难”,这是香菱的读书期望。香菱年少被拐,转卖于各处,先是被冯渊看中,后又被薛蟠抢走,在这些简单的叙述中掩藏着多少颠沛流离。可是一旦生活稍安定,香菱就执着地要读书、学作诗。林黛玉回应了她的热情,认认真真教她。“精华欲掩料应难”,爱读书也许是香菱骨子里的基因血脉。这让我想起杜甫念念不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果没有这些理想,如何去抵御现实的风霜? 

《红楼梦》是我的枕边书,每一页都浸透着不同的人生百味。年华如水掠过,唯有这本书,还有它承载的那个华丽而悲凉的世界,始终驻扎在我的灵魂里,像源泉一样充实着我的心灵。

(作者单位: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