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在商洛市商州区万达广场消防产品科普展台前,市民张先生举着真假灭火器对比观察:"原来正规产品的压力表指针区域是荧光绿的!"这是商洛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中的生动一幕。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全市7个县区同步启动消防产品专项治理,累计查处不合格消防产品37件,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
联合执法 源头管控筑牢防线
3月11日,由商洛市消防、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突袭山阳县某在建工地。执法人员使用专用检测仪扫描防火门身份标识,发现3樘门的生产编码在“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无备案记录。“这些防火门耐火极限不达标,遇到火灾可能20分钟就变形。”消防监督员王浩现场出具《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不合格通知书》,责令立即更换。在商南县某消防器材店,检查组通过“消防产品信息管理系统”溯源发现,15具灭火器检验报告与实物参数不符,当场扣押并立案调查。
据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共检查消防产品生产、销售单位63家,在建工地21处,人员密集场所89家,现场判定不合格产品涉及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6类产品,对12家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
沉浸科普 让假货无处遁形
“真正的消防水带织带层有荧光防伪线,在暗处用紫外线灯照射会显现。”在丹凤县中心广场,消防宣传员手持教具开展“大家来找茬”互动体验。现场设置的真伪产品对比展台,陈列着查获的劣质自救呼吸器、伪造CCC认证标志的疏散指示牌等实物证据。
商州区消防救援大队创新推出“消防产品体检车”,搭载热成像仪、压力测试装置等设备,现场为市民检测家用灭火器。市民李女士带来存放五年的灭火器,经检测发现压力值已降至临界点:“要不是今天测试,根本不知道它已经失效了。”
靶向宣传 织密全民监督网
针对农村地区消防产品认知薄弱环节,洛南县组建“方言宣讲队”,将真假消防产品辨识要点编成快板书。3月14日,在景村镇集市,65岁的刘大爷听完宣讲后,立即回家更换了网购的“网红灭火器’:”推销员说是德国技术,结果连中文标识都没有!”
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全市开展“消防安全赶大集”活动23场,组织重点单位负责人培训7次,在中小学校开设“消防产品实验课”。
商洛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完善消防产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监管机制,4月底前将在全市推广消防产品“电子身份证”溯源系统。市民可通过“商洛消防”微信公众号“产品验真’模块,扫码查询购买产品的真伪信息。(记者 孙波 通讯员 赵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