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派出所首任民警邱永康给派出所民警辅警上党课现场。
福建法治报 记者 周敏
3月4日,在上杭县公安局古田派出所,92岁的首任民警邱永康在为民警辅警上生动的党课:“当时,没有现在的科技手段。为帮村民找回一只丢失的羊,我们挨家挨户问、满山遍野找……”这是66年来,古田派出所不断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在续写新篇章。初春的暖阳映照在“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红色搪瓷大字上,与红土地上的藏蓝身影交相辉映。扎根革命圣地的古田派出所,将“红军式警队”的精神密码镌刻进血脉,用赤子之心续写着新时代的警民鱼水情。
新警入职必访革命旧址,每位民警都是红色故事的讲述者。古田派出所所长童建强介绍道:“我们创造性地将《古田会议决议》中红军党内教育的10个方面内容及18种教育方法,融入队伍教育管理中。”新警第一课便由所领导讲解,并参观古田会议会址,以此强化民警的理想信念。
春去秋来,队伍更迭数代,但该所“夜提灯笼访贫农”的传统始终鲜活。民警带着“驻村夜访本”走遍阡陌,80多年前苏区干部的为民情怀,如今化作新时代的温暖注脚。
年轮转动,人民的需求在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距离集镇30多公里的西山下片区,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为替老百姓省时、省力、省钱的“三省”警务室的摩托车每日穿梭于6个行政村,收集村民交办事项的车篮盛满为民初心。
当数字时代的浪潮浸润这片红土地,这支队伍既守护传统又拥抱创新: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群群联防”,串联起辖区各景点、学校、企业等生态圈治安防控力量平安网格;推出联勤联防勤务新模式,聚合8个单位力量,合署办公、机制融合、资源共享……良好的社会治安造就了一个“不关门”的红色平安小镇。在集镇上开杂货店的张老板舒心地说:“我临时有事出门一般不关店门,店里的东西也从没少过。”
红土见证着警民的“双向奔赴”。寒夜里调解纠纷,老阿婆把取暖的火笼塞给民警;逢年过节,青粿、艾叶粄带着山野清香摆满派出所;“破案神速执法为民”“为民解忧尽职尽责”……仅2024年以来,群众给古田派出所送来锦旗及感谢信就有13面(封)。
【群众心声】
“朱警官,最近好吗?”今年3月初,古田派出所民警朱成龙收到“老朋友”老胡的问候短信,会心一笑。
2024年6月23日17时45分,古田派出所值班室的电话铃刺破雨幕。“我们在庙金山迷路了!”报警人老胡慌乱的求救声传来。此时,暴雨如注伴随着雾霭沉沉,将山里能见度压至不足5米。
民警朱成龙和同事带着无人机和救援装备冲出派出所,警车飞驰,碾过积水飞溅起黄色泥浆。18时37分,山脚下,上杭公益救援队向导喊道:“山上野径岔路多,找人得靠嗓子喊!”此时山间气温骤降,雨点抽打在身上,又冷又疼。
“老胡——”手电的强光在浓雾中划出微弱的光带,山野小径又湿又滑,朱成龙大声呼喊着,突然脚下打滑,踉跄摔倒,拽着树枝爬起来时,裤腿已渗出丝丝血痕。手机定位给出了大致范围,明明听得见老胡的回应,可就是见不着人。
“这里!”20时许,救援队终于在密集的灌木丛中发现了蜷缩的两人。老胡被冻得嘴唇发白,鞋子早已灌满泥浆。“来!先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我们好下山!”老胡接过民警递来的水和面包:“我这条命捡回来了!”
21时许,救援队员与被救者终于安全走到山脚。此刻,浑身泥泞的他们已分不清彼此,只有警徽在探照灯下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