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新闻 > 各地新闻

精神谱系里的“平安答卷”——陕赣冀黔浙闽六省法治报共绘“公安楷模”的红色基因图谱丨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信仰铸魂永传承

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民警辅警重温入党誓词。

贵州法治报 记者 黄峰 姚强

在遵义老城核心区,每天有万余名游客穿梭于红色地标之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公安楷模”、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份亮眼的“平安答卷”,由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用76载光阴写就。这里,每名民警都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

“我是中国人民警察,我宣誓……”每个新警入所首日,铿锵誓言都会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前回响。作为全国唯一以红色会址命名的派出所,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将“五个一”红色育警工程融入血脉:一次瞻仰叩问初心,一次宣誓筑牢忠诚,一首红歌激荡情怀,一本红书滋养精神,一段“长征路”丈量信仰。更有“四个红”为精神熔炉持续添薪——红色教育夯基、红色宣讲铸魂、红色体验砺志、红色服务润心,构建起立体化育警体系。

从警20年的袁红仍清晰记得初入警营时的震撼:“当所长带我们触摸会址砖墙的那一刻,历史的温度穿透掌心。”

“从前只觉得红色历史遥远崇高,现在明白它就在每天的工作里。”青年民警梁雨珂的感悟,道出全所民警的心声。7处红色地标不仅是辖区坐标,更化作365天不间断的精神课堂。

“多亏民警化干戈为玉帛!”居民李女士提起去年与邻居的宅基地纠纷仍感慨万千。该所构建的“1+N”群防群治体系,联动16支社会力量,将平安网络织得更密,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没想到民警比亲人还上心!”居民张阿姨卖房时遭遇证明难题,民警姚沛君连续奔波多个部门,最终破解户籍迁移困局。重庆游学生小易遗失电话手表,民警30分钟锁定出租车找回;八旬老人证件过期,户籍民警上门办理……在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面对年均500余万游客的服务需求,派出所创新“三店三员”模式:“旗舰店”实现71项业务“一窗通办”,“体验店”配置自助服务终端,“便利店”组建义工服务队。身着“红城义警”马甲的队伍穿梭在街巷,既是红色文化宣传员,又是社情民意收集员,更是困难群众勤务员。

从红色沃土汲取养分,用为民初心浇灌平安。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遵义会议会址,民警们又开始在3.4平方公里的辖区丈量平安,用脚步延续90年前那场伟大转折的精神血脉。

【群众心声】

“本以为找不回来了,没想到警察同志比我自己还着急!”从外地来遵义旅游的经先生谈起手机失而复得的经历仍难掩激动。去年5月的一个深夜,他在红军山警务站见证了基层民警的“破案速度”:4小时调取20余处监控录像,联络多家出租车公司,最终在凌晨3点将存有重要文件的手机送回。当经先生看到值班民警被屏幕映得憔悴的脸庞时,他读懂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意。

“我非常感谢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警官,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好警官,为你们点赞。”去年5月17日晚,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收到了经先生的感谢信,字短情长。

山东游客孙女士将有着特殊意义的金手链遗忘在纪念馆内,民警们艰难找回时,她千里寄锦旗致谢:“他们找的不是手链,是我们老百姓的信任。”

这样的感动在红色圣地持续上演。一个个温情的瞬间、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一句句真情的感谢,无一不是民警对群众的真心、热心、细心的生动诠释。

(编辑: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