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摸排各类侵害公益案件线索1241件,立案119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及公告1089件,提起诉讼20件。”近日,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闫永江介绍全市检察机关守护民生公益诉讼情况。
据介绍,渭南市检察机关以秦岭、黄河生态保护、关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乡村振兴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检察监督,联合市水务局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发出检察建议20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活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2件。
围绕民生重点领域,渭南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活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63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活动,督促消除安全隐患46处。围绕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护,渭南市检察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2件;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保护,立案2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0件。两级检察院办理的督促整治黄河龙门段河道堆放固废、违建案件和督促保护沋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分别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和最高检专刊。
渭南市检察机关联合纪委监委、法院、生态环境、水务、林业等部门,构建了“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等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渭南市人民检察院与市人大、市政协建立了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共同推动解决公益保护问题。全市两级检察院与行政机关、法院建立秦岭、黄河、北山生态保护司法修复基地4处,黄河湿地保护检察工作站2处,汇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建设,不断扩展公益保护“朋友圈”。(胡林菠 记者 张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