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风采】巩富文:情结怀心间 献策为法治

作者:刘鸯

本报记者刘鸯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艰巨。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必须怀揣人民情结,对策建议一定要科学合理可行。”2月27日,谈及履职感受时,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说道。

自2013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履职已与巩富文的本职工作融为一体。他一直坚持立足于司法实践,把建言咨政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调查研究、持续发力、推动发展。

关注元宇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公益诉讼立法、反腐败要法治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降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数字人民币试点应坚持“三个导向”、扩大涉外民商事管辖连接点、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黄河经济带……十年来,巩富文已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涉及政治、经济、法治、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提案130件。其中,30件提案被全国人大采纳,10件提案被国务院采纳,10件提案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3件提案被全国政协评为十二届、十三届优秀提案和2020年度好提案。

“此生与法结缘,无论身处何处,我都会以毕生所学,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尽绵薄之力。”巩富文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主持制定全国第一个《金融商事纠纷证据规范指引》过程中,巩富文发现,社会上存在很多“套路贷”“砍头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通过民间借贷获取资金,企业利润难以支撑高额利息,致使企业破产、实业萎缩、产业空心化。

巩富文认为,民间借贷作为金融借贷的有益补充,一定程度上是弥补金融市场的不足,应突出其“互助性”本位,实现民间借贷与金融借贷的良性互补,消除民间借贷的暴利属性,以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为此,巩富文曾到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数十个城市,与国有银行、民营企业、政法单位相关人员广泛座谈,听取一线声音,收集真知灼见。

2020年全国两会上,巩富文提交了《关于降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提案》,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不论是打磨一份提案,还是围绕本职工作,巩富文都不遗余力。

2021年,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后,巩富文经过几轮深入调研察觉到,随着创新创造蓬勃兴起,企业等市场主体对于高效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也愈发渴求。

巩富文广泛呼吁,推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自贸办等13家省级单位共建“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推动建立了座谈、联动、协调、创新、合作、通报等六项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四位一体”的多元解纷大保护格局,以合力促高效,让群众、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更便捷、更完善的保障。

又到三月春风起,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巩富文依旧怀揣着满满良策,继续认真履职、不负重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一份新答卷。


(编辑:陈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