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新闻 > 各地新闻

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西安市“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西咸新区举行

作者:董永军

11月15日,西安市“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西咸新区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共西安市委文明办主办、西咸新区党工委文明办承办,实地观摩了全国文明村窑店街道刘家沟村,通报了2022年全市“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创建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为全市2022年度“乡风文明示范村镇”获奖代表颁奖。西咸新区北杜街道大石头村、建章路街道八兴滩村获此殊荣。

近年来,西咸新区贯彻落实中省市部署要求,强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全区所有村完成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建设乡风文明一条街、设立善行义举榜等任务,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活动,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村7个,表彰42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美了“面子” 实了“里子”

群众有期盼,新区有行动。村里当初杂草丛生、村道泥泞、缺少景观等现象早已不在。窑店街道刘家沟村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了道路硬化、建筑美化、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完成村民建筑外立面仿古造型改造172户,修复主干道路5400平方米,基础公共服务设施20余处,游园绿化3000平方米。现在的刘家沟,街道干净整洁、建筑大气美观,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文化景墙相映成趣,旧貌换新颜。

有了“面子,更要有“里子。在当日观摩活动中,全体人员走进刘家沟村,这里有农家乐集群、成立了村农家乐协会,通过大力发掘“窑洞文化”和秦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窑洞、游葡萄园”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村子火起来了,乡亲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了,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就业、创业,直接带动了收入。“口袋富起来,精神文明也跟上来。刘家沟村党支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契机,以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为载体,全面盘活村级文化阵地,开展民主评议、长廊议事、理论宣讲、民生服务、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村子旧貌换新颜,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实惠,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得到了新发展。

“美丽庭院”扮靓乡村好生活

走进西咸新区建章路街道八兴滩村,被广玉兰树、樱花树、海棠树等环绕的村庄显得绿意融融。再走进村民郑博家,各种植被鲜花将院落装点得紧凑别致,古香古色的“农家乐”格局与盆景花卉融为一体,这正是八兴滩村打造的“美丽庭院”。

近年来,八兴滩村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加上大力宣传推广,很快就吸引了西安市区市民周末观光旅游。再加上配套了农家乐,很多游客一住就是好几天。作为村里五星级庭院的代表,村民王拢说:“很多游客一住就是好几天,都说我们的民宿很有特色,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美丽庭院”不仅带动群众增收,也有效提升了村民环保观念的提升。

现在,八兴滩村的“美”已经从院子走向了人们的心房。每年年底,八兴滩村都会开展“最美”系列活动评选,评出“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儿媳”等,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让一批可学可比的群众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民星”,成为倡导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大石头村,同样大力提升村容村貌、促进群众增收。作为3A级旅游景区,这里以农家乐、民宿经济为主体,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塑造出了现代农村“精气神”。

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用文明“软实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印发实施了《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文明村镇测评体系》等制度文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时序安排以及奖补措施逐一予以明确。

在阵地建设方面,西咸新区全面启动新区文明实践中心、镇街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服务覆盖乡村全域;在品牌活动方面,今年以来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20场,群众性文化活动84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368场,观影人数9万余人;在典型选树方面,西咸新区深入挖掘乡村凡人善举,积极选树具有乡土本色的道德典型,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组织辖区近50名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组建“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团开展常态宣讲,累计表彰新区级“好家风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示范户”273户,各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5637户,促进形成良好乡风、民风。

据了解,西咸新区将逐步落实省市部署要求,以此次“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倡导科学、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新区每个角落。(记者 董永军)

(编辑: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