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近年来,为维护市场秩序、守护游客平安、严厉打击涉旅游领域违法犯罪,西安市公安局组建了旅游警察队伍,助力全市旅游业发展,擦亮西安旅游金招牌。
■出警“零时差”
2019年,临潼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据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局政工科科长惠增强介绍,秦兵马俑景区最高峰时每天能接待十几万游客,全区旅游治安管理任务艰巨。
为助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2018年5月,公安临潼分局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持续做大做强旅游警察品牌。目前,大队有民辅警36人,下辖直属中队和秦俑中队。公安临潼分局旅游警察大队自成立以来,在一件件小事中,彰显着为游客服务的理念。
5月28日晚,公安临潼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接到游客张先生的求助称,他在华清宫景区观看《长恨歌》舞剧演出时,不慎遗失了工作证,请求帮助寻找。此时演出结束剧场已关闭,大队民警紧急联系了景区工作人员,为张先生重新打开剧场大门,并对剧场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最终找到了张先生的证件。
7月20日晚,一名游客在观看《长恨歌》舞剧演出时,突发疾病晕倒。大队民警和景区工作人员立即将游客送往医院救治。
7月30日,大队民警在一天之内,分别帮助两名游客找回了丢失的手机和包。
帮助与旅游团队走散的爷孙俩重新归队,为七八岁的小男孩找到走散的父亲……在临潼旅游警察任涛的记忆中,这样的事有很多。
在日常工作中,公安临潼分局形成了“全员旅游警察”工作机制。在节假日期间,公安临潼分局实行负责人包片管理,加大对停车场等容易出现人员车辆阻滞、物品遗失区域的治安巡查力度,并对景区监控等安防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增强旅游执法智慧化水平。
“节假日里,我们早上6点多上班,晚上直到送走最后一位游客才下班。”惠增强说,“因为游客行程安排紧,常规的先报警、后出警方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巡逻,时刻出现在游客身边,实现‘零距离、零时差’出警。”
在旅游警察护航下,2021年,临潼区接待游客2984.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5.39亿元。公安临潼分局旅游警察队伍还涌现出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赵小伟,以及他创建的智慧树“1+N”工作法。
■多点齐绽放
公安临潼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是西安旅游警察队伍的一个缩影。2018年5月,西安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成立。随后,莲湖、碑林、长安等6个分(县)局同步设立旅游警察大队。同时,有3个分局治安大队设立了专职副大队长。旅游警察在全市各大景区形成“全面开花”之势。
李某在碑林博物馆门口以给人算命为由,拦截、拉扯外地游客,对景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7月18日,公安碑林分局旅游警察大队将其抓获,并对其作出行政警告处理。
9月7日,公安长安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接群众报警称,有人翻进秦岭野生动物园熊猫馆。接警后,民警迅速出警,将该男子控制,对其处以10日行政拘留。
9月9日,公安雁塔分局旅游警察大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抓获一名非法从事导游活动的男子,对其处以警告。
中秋节前,公安莲湖分局旅游警察大队启动“守点、巡线、防片、管面”勤务方式,走进辖区热门景区,屯警于街面、时刻陪伴在游客身边。
目前,全市140余名旅游警察,全力维护着西安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
■警务规范化
据西安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政秘科副科长樊星辉介绍,为提升旅游警察队伍处置突发案事件的能力,1月至8月,全市旅游警察开展培训270场次、演练153场次,组织巡查1364次、联合执法543次。全市共办理涉旅刑事案件21起、行政案件184起,移交黑车25辆、黑导49人。
为进一步助力“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守护旅游治安秩序和谐稳定,近年来,西安市公安局在全市重点景区开展了景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已有72家景区警务室通过规范化验收,并正式开门服务游客,成为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各警务室不断健全“受理、调查、移交、反馈”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涉旅警情处置“桥头堡”作用,实现了警务前移,及时处理游客报警求助与矛盾纠纷化解,并会同文旅、运政、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整治黑车、黑导等涉旅乱象,加强景区安全隐患排查,为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治安环境。(董丽君 通讯员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