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常,与审判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该院充分发挥法律的教育、规范、指引作用,以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己任,融合新兴媒体技术开展普法宣传,对标对表法院文化定位,借助审判工作优势,打造出“审判附加值+”法治宣传教育文创项目特色品牌。
经过不懈努力,该院法治宣传教育文创项目取得实效,普法形式和内容逐步深入群众、浸润人心,打造出安铁法院特有的文化氛围,建设出宣传法院文化、开展法治教育的新阵地,带动法院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欣欣向荣。近日,该项目获评全省法院文化建设优秀品牌。
明晰目标定位,树立效果导向。围绕“3421”工作方针,以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统一为导向,在坚持公正裁判的基础上尽力延伸审判工作链条,努力增加“审判附加值”,创立“审判附加值+”法治宣传教育文创项目,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诉前调解、立案、审判、执行等司法工作各环节全过程,让典型小案讲述的大道理成为引领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凝聚法治共识的主流精神、规范社会秩序的法律标杆,积极推动形成遇事找法、依法办事的审判文化,让执法办案不再局限于个案正义,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依托审判职能,打造特色品牌。“加强法院精神培树,凝聚法院精神内核,建设法官干警精神家园,缓解办案压力,消除干警精神焦虑和懈怠心理,提振队伍士气,树立法官干警良好形象;丰富法律文化建设,挖掘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价值,引导公众树立正确法律观念,增强公众的法律可预期性判断,推动形成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守义务,主动承担责任的良好社会行为习惯,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和减少诉讼增量。这便是我们打造‘审判附加值+’法治宣传教育文创项目的立意和初衷。”安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琪轩如是说。
创新载体形式,筑牢文化阵地。据了解,该院以“审判附加值+”法治宣传教育文创项目为依托,以《行政诉讼云漫谈》、“送法进铁路站段”普法园地、《法治放映社》三个栏目作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将每一场庭审、每一份文书、每一次司法活动都当作一堂法治公开课,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围绕打击养老诈骗宣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三秦飓风铁剑2022”专项执行行动等法院重点工作,创新宣传视角、内宣外宣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典型案例、普法文章及视频15期。
夯实审判基础,培树法治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牢记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树立精品意识和案例意识,依法妥善审理“碳汇”案、“非法营运”案等涉及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案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小案件,大道理”“小案件,大民生”,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宣传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法治宣传导向作用,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实现新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深入铁路站段、社区、学校巡回审理涉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案件,发布并张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两期、案情通报3期,以强制执行威慑及强大舆论震慑促进主动履行渐成常态。上半年该院在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机制创新、大要案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成效被《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时报》《西部法制报》《陕西日报》《华商报》等二十余家中省市级主流媒体聚焦报道73余次。(张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