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充分展示陕西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6月15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组织的“宣传基层行”活动正式启动。在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全力保障下,中央、省、市级多家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全省法院部分新闻宣传骨干组成联合采访团,先后走进眉县人民法院、陇县人民法院,开展了“司法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
天赐人间奇异果,地赋眉县猕猴桃。今年,宝鸡眉县猕猴桃栽培面积已达30.2万亩,总产量预计突破50万吨。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眉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的“金果果”。全县121个村种植猕猴桃,占行政村总数的99%;从事猕猴桃产业的人员达到12万人。48岁的陈某就是其中一员。
种植猕猴桃十几年,陈某靠着7亩猕猴桃园,把孩子供上了大学。2019年,陈某学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猕猴桃,原以为拓宽了销路,却遭遇了货款难追回的难题。直到今年6月,对方还欠着陈某1.9万余元的货款未给付。无奈之下,陈某向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步,法治宣传常态化
6月15日,在眉县法院速裁法庭,陈某看了看自己的代理律师,又望了望空荡荡的被告席,显得有些局促。
“本案已采取线上送达。鉴于被告身处上海,路途遥远,原告是否同意进行网上调解?”审判台上,眉县法院速裁中心法官田小静问道。
听到法官的话,陈某毫不犹豫地说:“可以!”
调解中,田小静向陈某了解了情况,又通过电话与被告进行了沟通,明法析理,很快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被告也将涉案货款给付到位。陈某感慨道:“要不是咱法院的人经常给我们普法,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如何让猕猴桃产业在法律保护下平稳健康发展?法治宣传常态化是眉县法院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近年来,为保护广大果农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果品交易环境,眉县法院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普法宣传的同时,就如何签订果品买卖合同、如何打欠条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答疑,并结合相关案件,拟制了猕猴桃买卖合同建议样本供果农参考,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合同纠纷、民间纠纷。
每到猕猴桃成熟时节,眉县法院法官干警就会轮班驻村,及时处理果品产、供、销等环节出现的矛盾纠纷。2019年,眉县法院成立速裁中心,利用“云法庭”等形式,广泛开展“非接触式”诉讼活动,截至目前,已化解涉农纠纷1900件。
■第二步,司法服务全链条
6月15日11时许,在眉县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任皎介绍了一起生产、销售假化肥案件。
被告人柯某某肆意篡改正品化肥包装袋版面,设计制作假冒化肥包装袋,并雇用柯某甲、员某、刘某生产、运输、销售伪劣肥料,销售额达249万余元。杨某、田某、巨某、曹某利用虚假委托手续,销售伪劣肥料至多个省市,销售金额280万余元。南某、白某、王某、蔡某、梁某等人明知以上被告人生产、销售伪劣肥料,仍予以进购并销售给周边农户,销售金额6万元至50万元。
“经审理,我院依法判处被告人15年至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万元至250万元。”任皎说,案件一审宣判后社会反响强烈,眉县化肥销售行业秩序更加规范。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是眉县法院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二步。
眉县法院立案庭专门设有涉农案件咨询台,为涉农当事人提供立案咨询、诉讼指导、风险提示等服务,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快速立案,能诉前调解的当场调解。此外,眉县法院还主动开展司法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诉讼费缓、减、免手续。
眉县法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办理涉农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中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原则,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农产品从有到优转变、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同时,该院不断加强环境资源专业化审判机构配置和审判人员培养,与公安、检察、环境资源保护相关主管部门建立执法协调联动机制,推动构建乡村环境资源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对乡村涉民生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的“三优先”原则。
■第三步,温情司法护乡情
“老朱啊,最近咋样?”6月15日15时,在与采访团一起参观“宝鸡家风馆”时,眉县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张文利给心里一直挂念的一位老人打去了电话。
“好着呢。”朱某说,“自从你上次给说了以后,今年过完年,两个娃也没出去,说是猕猴桃越来越值钱了,要在家把地好好弄下,还能照顾我们老两口。”
张文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有家里的事处理好了,不管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打工,才能更安心。”
如何让农民生产生活安定?眉县法院迈出的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步是提供温情的司法保护。
去年,眉县法院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家事案件。张文利携卷下乡办案,顺利调解了纠纷,让朱某的生活得以保障。今年春节前夕,张文利得知朱某的大女儿未及时给付赡养费,便利用判后回访,与朱某的大女儿进行了沟通,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最终,朱某的大女儿自觉履行了义务,并保证以后按期给付赡养费。
“家庭的稳定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以家风文化为依托,在家事案件办理中注重弘扬优良家风和家庭美德,不断探索创新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眉县法院副院长刘西平说。针对家事审判中的涉老年人赡养及未成年人抚养案件,眉县法院民事审判庭利用判后回访机制,开展一案一访、判后多访,目的就是确保涉案老人和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近年来,随着农民维权意识增强,各类涉农案件不断增多。6月16日一早,眉县人民法院汤峪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村民之间相邻权纠纷案件。经过法官释法析理,年过半百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汤峪法庭围绕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和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拓宽调解渠道,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汤峪法庭庭长王澜飞说。2021年,汤峪法庭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法庭”,还被评为“三秦最美法庭”。
“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让司法有力量、群众诉讼有遵循、合法权益有保障是我们的目标。”眉县法院院长韩会元说。(记者刘鸯 通讯员张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