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古树新“声”

作者:李康嘉 杨扬夏子

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侧柏喷药。

我是一棵树,一棵古树,一棵与众不同、有着特殊经历的古树。

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道罗汉洞村有座古观音禅寺,我在那里生活了1300多年。

没错,我就是寺里那棵被国家列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的银杏树,也是经常出镜的“网红”。

端午假期,迎着初夏的阳光,伴着微风,我摇动枝叶,看着游客们在我的身旁拍照留影。看到我枝繁叶茂的样子,游客们脸上绽放出笑容,可他们也许不知道,我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病。

那是2021年,我和那些生活在西安秦岭北麓的古板栗树老伙计们遭受了虫害,大病一场。

一直到那年8月,有位好心人注意到了我们,把我们生病的消息发到了网上。消息发出去不久,我就见到了他们——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的干警。

8月中旬,他们第一次走进寺院来看我和我的老伙计侧柏。他们说,要为我们进行公益诉讼,要为我们治病。

那次,他们对着我看了许久,也说了很多。他们告诉我,已经根据好心人提供的线索,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我们这些生活在秦岭南北麓的大批古树都出现了虫害问题,这不仅对秦岭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也对历史文化价值造成了影响。他们还说,要通过公益诉讼,让相关部门重视我们的健康情况。

2021年8月18日,我记得这个日子,从城里飘来的一缕清风告诉我,省检察院西铁分院将我的案子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检察干警还要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办理我的案子。可我知道,以前检察机关都是监督负有保护职责的部门对古树进行保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办理案件这在全国还是一个较前沿的课题,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清风告诉我,检察干警已经想到了办法。

检察干警想到的办法是请来了由陕西植物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教授、西安植物园园长岳明领衔的生物多样性专家团队,给我们这些古树进行评估。专家们对我们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检查,还针对不保护好我们是否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影响、如何防治我们身上的病虫害等问题出具了专业的评估意见。

9月份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给我看病,有区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专家。还是那缕清风告诉我,检察机关开了场听证会,让专家、听证员、检察干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

我想,这大概就是会诊吧。清风还说,在9月15日那天,省检察院西铁分院向林业部门、长安区政府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

从那时开始,林业部门对我们这些生活在长安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年度普查验收,而且“一树一策、一病一策”制定了无公害防治措施。10月份的时候,长安区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林业部门请来市级专家又给我们诊断了一次,确定我的病是由天牛、蜱虫引起的,侧柏的病是由红蜘蛛引起的。专家根据我们的病情,研究制定了整改技术标准,并开出了药方。

2021年11月15日,省检察院西铁分院的干警们第二次走进寺里来看我。他们告诉我,已经收到了林业部门的检察建议回复函,所以来看看初步治疗情况。

他们还说,林业部门已经对我们这些古树,逐棵核定了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签订情况,并针对梳理出的18项问题向街道办下发了古树名木管护整改通知,就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分别提出了整改意见。而且,长安区也制定了“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区古树名木纳入各级林长管辖范畴,并在全市率先实行“一林一警”制,就是为16个街道办、3个区级部门各配备1名警长,专职侦办涉林案件。

但是干警们说,专家虽然制订了救治方案,可因为入冬后蛀虫休眠,只能等到来年春季再喷杀虫药,以保证治疗效果。

冬去春来。2022年4月8日,省检察院西铁分院的干警们第三次走进寺里来看我。他们和专家一起给我身上的孔洞里插上防治虫害的棉签,并在我的周围放了太阳能杀虫灯,还用无人机喷洒了低毒农药。看着我枝繁叶茂的样子,他们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笑容。

关于我的这次公益诉讼,到此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后来,那缕清风告诉我,省检察院西铁分院以我的这起案件为契机,引导西安铁检院、安康铁检院对秦岭南北麓的古树名木都进行了摸排,一共发出检察建议11份,保护古树1.2万余棵。(李康嘉 杨扬夏子)

(编辑: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