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王爽
“你会为孩子选择儿童专用食品吗?”
“当然,会优先考虑的。”
5月22日,笔者在走访西安多家商场时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往往会更青睐一些被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部分家长认为,它们既然有“儿童食品”的标签,肯定会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会更有利于孩子吸收营养。即使价格高于同类型产品,家长们也热衷于购买这类“儿童食品”。
“给孩子买儿童专用的食品,总会觉得更健康一些。”在西安市某大型超市里,张女士站在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货架前,认真挑选着自己心仪的产品。
据笔者观察,这些标有“儿童”字样的面条、水饺、牛排、零食等商品大都用醒目的字体写着“补钙”或者“更易吸收”等字样,并采用迷你、卡通等可爱的外包装吸引眼球。这类食品往往因外形较吸引小朋友目光,也会因“更有营养”的标签让父母觉得物有所值。
一位超市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消费者在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询问是否适用于儿童,往往标有“儿童专用”的商品更受家长欢迎。
据调查,“儿童食品”不光在线下火爆,在电商平台中销售同样火爆,其中某些商品月销量达10万单以上。而这类商品几乎都在标题、详情页或商品外包装、宣传照片中显示有“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字样。
根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近日联合发布的《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预测,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至1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町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面对如此火爆的市场,当笔者提出是否真正了解过“儿童食品”的问题时,大多数作为消费主体的家长则表示,对“儿童食品”的了解更多是来自产品的包装和广告介绍。
那么,什么样的食品才叫“儿童食品”呢?
带着疑问,笔者咨询了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据介绍,我国目前有关婴幼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幼儿配方食品》等,涵盖对象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对3岁以上儿童的食品,没有针对性标准。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在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中,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是国内首个儿童零食团体标准,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二级公共营养师李妍告诉笔者,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说明“儿童食品”不是法定分类,更像是一种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而“儿童食品”的火爆,一方面是由于家长们更加重视儿童食品安全、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承担更大开支,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商家借题发挥、炒作营销的结果。
其实,对于“儿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媒体也报道过多次。“儿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主要表现在——炒作概念,用所谓的功效来吸引父母。李妍说,市场上部分“儿童食品”其实与普通食品的成分没有太大区别。在无强制标准与规范的背景下,一些无良商家往往自定标准,不在营养和吸收上做文章,反而更青睐于外形和口味,而一些“儿童食品”为了追求口感,会加入多种添加剂,若因此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也没有专门的标准来衡量它差在哪里、该如何处罚、如何改进,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规制,极易给消费者带来伤害。
如果说“儿童食品”有关的一些乱象存在已久,除了因商家不当营销和刻意炒作之外,没有纳入分类、定性不清、标准缺失等,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越来越多唯利是图的商家钻起“儿童食品”市场监管的空子,应尽快完善监管体系。一方面,针对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范对“儿童食品”的标签标识以及广告宣传;另一方面应该对打着“儿童食品”旗号,生产、出售劣质食品的商家严厉处罚。
只有明确儿童食品的分类,并制定相应法规、行业标准和监督办法,才能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一个噱头,真正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
记者手记
“儿童食品”岂能徒有其名
高虎
近年来,在新一代父母育儿理念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需求下,市场上出现的“儿童食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由于没有规范标准,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其成分与普通食品无甚区别,甚至为了外形与口感加入多种食品添加剂,可能危害儿童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超2.5亿儿童,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如何让“儿童食品”名副其实,真正满足儿童营养与健康需求也成为当下急需面对的问题。
从长远看,儿童食品行业无疑要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现阶段《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也因没有强制性而难以形成有效规范,这也是“儿童食品”泛滥的关键原因。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规范发展,规定儿童食品的营养指标、安全指标、添加剂使用等标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于炒作概念、坑害消费者的无良商家打击力度,避免消费者陷入为概念噱头买单的误区。
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加饮食健康知识,这样在给孩子的食品把关时才不容易随大流或被商家蒙骗。医院、学校等机构也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培训,汇聚多方力量为“儿童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