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专栏 > 三秦119

地震救援的搜救“好帮手“

——西咸消防救援支队“三秦使命-2022”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小记

作者:孙波 任晔 张金云

房屋倒塌损毁,桥梁部分中断,群众被困,杨凌示范区胡家底村“地震”了..........

4月20日上午10时,杨凌示范区胡家底村”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片区房屋倒塌,损毁,群众被困,电力、通信、道路、桥梁部分中断,余震还在接连发生……

 

接到总队命令后,西咸支队迅速启动本级地震灾害一级响应,召开灾情通报会,从人员、车辆、装备、行动等环节进行分析研判,对此次跨区域增援命令进行分工部署。按照支队全勤指挥部战时模式,成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一部六组”,并第一时间集结支队地震灾害消防救援轻型专业队,共计60人、12车、2犬,携行“管理、搜索、营救、医疗、战勤”五大模块,2652件套器材装备。

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闻警出动,赶赴杨凌示范区胡家底村“地震”现场。“搜!”一声令下,搜救2犬如同利剑出鞘跃上废墟,努力捕捉空气中的各种味道。半径500米内寻人、在倒塌楼宇中搜索生命迹象,攀登梯子、横梁上行走。在所有这些行动中,搜救犬最专注于一件事:寻找人体气味。这些气味可能来自于活人、尸体、血迹或物件,通过识别这些人体气味找到幸存者和遇难者。“每一声犬叫,都可能意味着发现一条鲜活的生命。”搜救组组长说,搜救犬是救援队的“活雷达”,可以从现场几千种复杂气味中准确分辨出废墟之下幸存者的气味。只要多坚持一分钟,就有可能多救助一个人类朋友,它们是搜救现场的“生命判官”,更是废墟中的最强“生命探测仪”。

巨大轰鸣声,消防救援直升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仅用10分钟,就配合地面救援力量展开了协同“作战”。它频繁穿梭于救援第一现场,实时掌握现场情况,搭载照明设备及生命探测仪帮助搜寻现场生命迹象,对消防员和车辆无法接近的部位,可从垂直方向利用机载吊挂设备及时进行物资投送与伤员转送,在打通“空中通道”的同时搭起了“生命桥梁”,是地震救援中不折不扣的“急先峰“。( 孙波 任晔 张金云 )


(编辑:杜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