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兼顾“面子”与“里子”,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实惠?西安市莲湖区通过建立“三联三推三服务”工作机制,坚持把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民心工程,着力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将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通过物业联管、社企联动、问题联治等措施,探索“自治式、延伸式、菜单式”等服务,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筑牢基层党建根基
据了解,莲湖区结合辖区实际,在北院门、红庙坡、桃园路等5个街道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将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等纳入联盟。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分级分类解决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难点问题,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为纽带,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
莲湖区综合考虑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党员分布等要素,以30户居民家庭为最小单位,精细划分片区、小区、楼栋、单元和居民家庭5个层级的党建“邻里格”,将物业服务企业全面纳入“邻里格”,吸纳物业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实施社区“两委”和物业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不断夯实社区党组织基层治理核心地位,增强共治合力、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全区56个社区建立了“邻里格”,向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物管会等居民自治组织派出党建指导员共65人,新组建物业企业党组织33家,联合党组织覆盖物业服务企业48家,联动成效显著。
针对基础条件差的老旧小区,莲湖区推动服务力量全面下沉到基层一线,选派区级部门、街道党员干部担任小区院长,每月至少深入小区院落4次,与社区党组织联合解决物业管理、纠纷化解等问题。今年以来,各小区院长已联合处置居民群众问题诉求1380余项。
■点燃基层治理引擎
为了激活社区自我“造血”功能,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莲湖区坚持党建带群建,积极发动多方力量,实现共管共治。
针对物业管理缺失、群众迫切希望引进专业物业企业的老旧小区,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以片区为单位,将片区内临近老旧小区物业集中整合,策划“党建+片区大物业”基层治理项目,统一引进资质条件、品牌效应良好的物业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管理,真正让辖区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全面推行居民公约、楼道公约,探索“板凳会”“院落会”“阳光议事会”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在各社区设立物业调解工作室,对本辖区内业主、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莲湖区吸纳社区物业公司、警务室、城管执法中队、驻地单位、志愿服务组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党员负责同志,成立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共商社区发展事务,协商解决辖区问题。依托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坚持“一类需求就是一个项目”原则,对标居民群众普遍性、代表性需求确定党建项目,抓好推进实施,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打通社区治理末梢
针对改造后的单位自管、居民自治等无专业物业企业管理的小区,莲湖区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对不愿意购买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小区居民成立业委会、物管会及其他业主自管组织,采取居民自治的方式,发动离退休党员、小区居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进行自治管理。目前,该模式主要在辖区国有企业聚集、离退休党员居多的桃园路地区实行;对户数少、困难群众较多的老旧小区,以最低成本谋求物业服务全覆盖,由街道党工委联系辖区保洁公司,发挥其承担道路保洁任务的优势,主动承接辖区老旧小区保洁工作,实现街面道路保洁至小区内保洁工作的延伸。
莲湖区各社区党组织积极联系党员志愿者、退休职工、家政公司、市政公司等,组建专业队伍,负责整个片区老旧小区的维修、绿化、安保等延伸服务,实现小区院门有人守、水电有人修、绿植有人护,目前,该模式主要在辖区小区分布零散的环城西路地区实行;社区党组织积极征集居民需求,推出“菜单式”服务内容,根据居民需求提供订单式精准服务,采取“居民下单—社区派单—物业公司接单—居民评单”的方式,实现“民一呼、我就应”,目前,重点在辖区青年路和红庙坡地区推广此种模式。
莲湖区通过推行“三类服务”,提供定制化物业管理,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通过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红色物业”联盟、将物业服务企业人员纳入党建“邻里格”、选派部分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小区“院长”、动员居民成立“红色管家团”等,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能力不断强化。通过创新推行“自治式、延伸式、菜单式”等服务,改造后的338个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李旭婷 记者马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