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法院

铜川中院已执结涉民生案件435件 执行金额2909.31万元

作者:李成龙

11月22日上午,铜川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铜川市图书馆召开,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少英以“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为主题,介绍了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做严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锻造过硬队伍 

铜川中院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进。院党组及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结合铜川法院工作实际细化优化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责任。建立了每周例会开展一次全院干警集中学习、每月召开一次中心组研讨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议集中学习“三个一”政治轮训机制,全院全员分层次学、全覆盖学。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累计开展各类集中学习160余次,全体党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20余篇,引导干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锻造过硬法院队伍,以深学促实干,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做强做优7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链条服务民生

铜川中院通过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举办“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群众代表等征求意见,广泛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查找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了解民生需求,结合自查梳理出的问题,切实找准找实法院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集中推出7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其中,部署开展的“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已执结涉民生案件435件,执行到位金额2909.31万元;加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铺开法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网格助力审判执行高效化“双助双化”工作,推动基层法院诉调对接团队入驻区县综治中心,协同综治中心联合化解纠纷78件;推动全市网格员队伍全面参与法院送达和执行工作,网格员累计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执结案件244件(次);全面开通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平台,网上立案231件,跨域立案80件,实现立案服务“同城通办、异地可办”;部署开展了“空心法庭”“走读法庭”专项整治活动,全市16个基层人民法庭已全部完成员额法官和审判团队进驻,共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2169件;部署的“一周一案三问”普法微课堂工作,已累计通过市级、区县级、镇办级、村(社区)级四级普法微信群推送典型案例183期;所推行涉诉信访案件律师代理机制,已办结重点涉诉信访案件32件。

做精做细10项“便民利民措施”,全维度为民司法

巩固深化法院队伍教育整顿阶段性成果,精准对接群众期待要求,突出审判职能,努力建设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人民法院,铜川中院推出10项“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中执行立案“免证服务”,免除申请执行人开具生效证明手续,目前已免除当事人开具生效证明214件;用好“一号通办”12368服务热线,对群众来电收集的诉讼咨询、案件查询类诉求,由诉讼服务人员“接诉即答”,员额法官“接单即办”;大力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针对地域偏远或行动不便当事人的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减轻诉累,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已累计开展巡回审判214次;对老、弱、病、残、孕、农民工等特定人员设立快速通道,予以优先安检、优先立案。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开辟了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兑付执行款的“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涉农民工权益保障案件566件;推广预交诉费“网上即办”,开通智能缴费终端,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缴费;司法救助“纾解民困”,依法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发放司法救助款57万元,减免缓交诉讼费151.4万元;建成在线音视频调解平台,深度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远程解纷功能,在线调解平台配设特邀调解员172名,累计通过线上平台调解纠纷1461件,让群众“不出门、解纠纷”;开展员额法官“送法进企”活动,走访铜川华能电厂等重点企业52家,发送《法律风险提示60条》和《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60册,解答法律咨询107件。 李成龙)

(编辑: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