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让百姓幸福感更浓

——陕西法院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作者:刘鸯 张娅 张雅芝

少年法庭法官送你秋季里的“法治第一课”

1案,3方,9面锦旗;

兑付1800万,法院执行再传捷报……

9月27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展成效。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省各级法院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真真切切的举措、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民办实事,舒民忧,解民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8月底,全省三级法院先后出台980项便民利民具体举措,为群众办实事4500余件。让我们走进全省法院,追寻各级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坚实足迹。

省高院

云端课堂开讲“法治第一课”

为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近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线上云端课堂的形式,开展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该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法官为全省百万余名中学生进行线上普法讲座。

法官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围绕为什么要学法、法律是什么、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保护自己四个问题,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入,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直观形象的PPT课件,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事)例,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科学的自护意识,引导未成年人知敬畏、懂感恩、明事理、有底线、能自护、守规矩。

此次讲座是省高院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的重要举措,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切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受到学校师生欢迎,有效满足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平安校园建设的需求。同时,云端课堂这一新颖的普法形式,实现了传播覆盖面的最大化,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教育效果。

西安市碑林区法院

1案收到3方9面锦旗;

“感谢碑林法院,感谢法官……”9月6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审理黄某诉西安新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第三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后,原、被告及第三人3方共9名当事人,一起送来了9面锦旗。

据了解,该案于8月20日调解结案,被告当庭向原告给付4200万元款项。案件原、被告双方及7位第三人均表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于是发生了开头一幕。

一起案件收到3方当事人共同送锦旗,这在碑林法院尚属首次。碑林法院立足主业主责,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辖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贡献了司法力量。

咸阳中院

“百日执行攻坚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执行攻坚专项行动现在开始!”近期,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指挥中心召开全市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执行攻坚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活动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14个,专项执行行动从2021年9月2日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为期100天。伴随一声令下,咸阳市两级法院执行法官干警立即奔赴执行现场。

汉中市勉县法院

兑付执行案款1800万元

近日,汉中市勉县人民法院召开三秦飓风·2021“天汉风暴”执行会战集中兑付大会,为20名申请执行人集中兑付执行案款1843.04万元。

这次兑付大会重点针对涉民生案件、追索劳动报酬、涉金融和中小企业债务等执行案件,共执结案件20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1843.04万元。在观看执行现场视频后,20名申请执行人先后上台领取了执行款。

据悉,今年以来,该院执行局共收执行案件1086件,申请标的14388.68万元;结案751件,结案标的12686.22万元,实际到位标的9344.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收251件,多结218件。有209人、35名法人及其他组织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消费321人次。

西安灞桥区法院

流动服务车来啦

现场调解民事纠纷、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就地答疑解惑、巡回宣传、立案……最近一段时间,全运村周边、地铁口附近、港务区大街小巷,多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灞桥法院流动服务车。

据了解,开展流动服务是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在多次调研协商的基础上,采取的一项灵活服务保障举措。此举充分利用国际港务区法庭距离十四运会主场馆较近的地理位置优势,安排法官干警在辖区内巡回提供法律服务,靠前化解矛盾纠纷,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受到群众欢迎。 (刘鸯 通讯员 张娅 张雅芝)

(编辑: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