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三无”村变成幸福村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帮扶中汉村纪实

作者:杨扬夏子

大荔县中汉村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活动现场。(资料照片)

杨扬夏子

“作为一名老党员,能在一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自豪。”时至今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派驻渭南市大荔县中汉村的第一书记李金牛回想起三年多的扶贫工作,仍然激动不已。

三年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明确目标、狠抓实效。该院派驻中汉村扶贫工作组积极谋划,不断强化“一对一”帮扶,千方百计推进扶贫项目开工。截至2020年年底,中汉村79个贫困户、282名贫困人员全部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8600余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26万元。

中汉村位于渭南市大荔县以北12公里,全村共有690户2732人。2018年4月,李金牛带领工作队员来到中汉村后了解到,村里虽然通了自来水,但因为村里的水管老化失修、漏水严重,一周只供水一天。村民别说洗衣服了,做饭都成了难事。为了解决吃水问题,村里家家户户都修建了水窖用来储水,但由于缺少消毒常识,水质污染问题严重。

情况了解清楚后,工作队立即行动,从省人民检察院和县上先后争取到项目经费,对村里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整体更换,引导村民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水窖进行封填。工作队还从省水利厅争取了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起了抽水站,解决了400多亩地的灌溉问题。村民们都说,是工作队让大伙儿吃上了方便水、放心水。    

三年前的中汉村,道路基本上没有硬化。村民说:“以前下雨的时候,大伙儿都很少出门,不怕娃们一身泥,就怕老人摔跟头。到了农忙时,车辆和农业器械把道路碾得更加糟糕。”

不能让泥巴路阻碍了村民的致富路!这是工作队立下的誓言。工作队多次与扶贫办、移民局、交通局、农业局、财政局进行沟通,于2018年和2019年,争取到125万元专项资金,为村上硬化巷道8500平方米。2020年,他们又争取到134万元,为村里硬化通村公路6000平方米、巷道3700平方米。

“如今,村里的路让来串门的亲戚夸个不停。工作队不但把6条巷子都硬化了,还争取资金为村里配备安装了84盏太阳能路灯。村里路宽了、直了、亮了,大家对生活更有盼头了。”一位村民说。

为了帮助村民创收,工作队多次召开“两委”会,从推进集体经济入手,努力盘活闲置资源并促成新的项目落地。工作队通过再利用招标,将村里废弃的49个红薯窖承包出去,为村上每年增加了7000元租赁收入。家中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在村里的建材厂入股分红,也有了一定的收入。2020年初,占地38亩、配备9个大棚和一眼机井的中汉村农业产业园建成。目前,该产业园已经承包给村民并逐渐产生收益,村上每年可获得3万元承包费。在工作队的帮助和努力下,很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中汉村是个典型的合并村,村情复杂。工作队员将乡村治理作为攻坚克难的突破口,先后组织全村137名党员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为党员干部及积极分子设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党性修养。为了推动中汉村制度建设,工作队督促村“两委”落实了村民会议制度,开展了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活动,村里的“红白事宜操办规程”效果尤其显著。如今,村里红白喜事的花费少了,村民的负担也减轻了。县民政局专门派代表前来学习经验。

驻村工作队的付出,让中汉村从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2019年,在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年终考核中,省人民检察院被评定为“优秀”等次,李金牛被渭南市评为“固本强基优秀第一书记”。

“是党的好政策让中汉村这个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的‘三无’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大伙儿的劲头更足了,生活也会更加美好。”中汉村村支书王林说。 

(编辑:乔国华)

上一篇: 打开陕建发展密码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