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从一个人到一支志愿服务队

——民警曹金生8年帮助800多个失散家庭团聚侧记

作者:马文青

本报记者马文青

“心中有正气,脚下接地气,网上有人气。”这是大家对曹金生的评价。

曹金生是谁?

他是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政工科的一名普通干警,也是陕西公益圈里的“顶流网红”。

曹金生做了什么事情?

他带领志愿者团队,先后寻找到走失老人、孩子、妇女800余人,让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团聚,为更多走失者照亮回家的路……

在西安乃至全国各地,只要家里有亲人走失的,就会想到在网上找微博达人、网红民警——西安莲湖曹警官。多年来,“寻人就找曹警官”这句经常挂在受助群众嘴边的口头禅,已成为“爱心大使”曹金生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热爱公益、服务百姓的一张鲜活名片。

■公益寻人从不收取费用

5月29日早上,家住灞桥区新合镇患有精神疾病的廖新峰,在河滩散步时走失,家人发现后四处寻找但未找到。6月1日早上,家属去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立即把寻人信息发布到公安内部网,希望通过监控查找线索,但不巧附近监控已经损坏,家人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老人的女儿廖晶说:“奶奶在我父亲走失第10天知道了消息,出去找父亲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腰骨骨折了,一直在床上躺着,生活不能自理。看到奶奶这样,我的心里特别难过,恨不得赶快找到父亲。”但他们想尽了办法还是没有一点线索,一个多月过去了,仍音讯全无。

7月6日中午,民警给廖晶发了一张监控抓拍到的照片,让他们确认一下。廖晶一眼就认出了父亲,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这是一个多月来,廖晶第一次得到父亲的消息,照片里的廖新峰已变得骨瘦如柴。但监控拍到的是6月17日的画面,已经过去快20天了,还是没有找到老人。

7月24日晚上,廖晶在网上搜索到了公安莲湖分局曹警官可以帮忙找人的信息,就赶紧通过微博给曹警官留言。曹金生了解情况后,立即把老人走失的信息加上照片发了出去。这则寻人信息刚发出去不久,老人就在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被找到了。原来,曹金生把寻人信息在微博、微信、西安发布、今日头条等各个平台推送不到半个小时,市第五医院的医生王维就看到了。他立即通知了曹金生,告诉他老人正在第五医院留观,医护人员也正发愁找不到家人。曹金生马上通知廖晶去医院接老人。当天晚上11时,在医院看到父亲的时候,廖晶一家喜极而泣。为表达感激之情,廖晶特意给曹金生微信转账2000元,但被曹金生婉拒。

“我们是一个公益寻人团队,不收取任何费用,从前不收,现在不收,今后都不会收。”曹金生说。

■一条微博让他和公益寻人结缘

“我最初想做公益善事,起因于帮助一个失忆女孩找到家人。”曹金生回忆道。

2013年1月12日,有一个女孩来到公安莲湖分局求助。她穿着朴素,看上去有20多岁,但说不清自己叫啥名字、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说只想回家。曹金生感觉这个女孩有些失忆,查找她随身携带的物品,也未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后通过公安网筛查,也是一无所获。无奈,只好安排她临时住在女民警宿舍,后又送到儿童村让她帮忙做义工、打扫卫生等。

曹金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女孩的照片和有关信息发到微博、网上。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好多人都帮助转发,短短几天帖子被转发5万余次,阅读量达8000多万人次。很快,这个帖子被女孩的弟弟看到了。女孩的妈妈看到照片,确认是她的女儿,便连夜买火车票从河南商丘老家赶到西安,见到了走失5年的女儿,一家人终于团聚。

“看到家属的笑容和泪水,看到走失者与家人相聚时的温馨画面,我决定开创自己的第二份事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互联网来帮助失散人员寻找亲人。”曹金生说。通过这件事,曹金生热心公益、做慈善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线下寻人传递温暖和信心

除了线上寻人,曹金生在工作之余还和志愿者一起线下寻人。

2018年,一位87岁的老人跟着女婿在小南门理发。就在女婿到旁边菜摊买菜的工夫,老人不见了。家人寻找3天无果,听说曹警官能帮忙找人,立刻向他求助。

曹金生了解到,这位老人不光患有老年痴呆,而且还患有好多疾病,再加上才做过手术不久,身上还挂着尿袋。他立即把寻找老人的消息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里,不久,就有好心人跟老人家属联系,说在长安马王附近的高速公路上,见到了这样一位老人。好心人发来一段老人走路的视频,家属确认就是他们家走失的老人,可是等他们赶到视频中的高速公路附近时,老人早就不见了。曹金生又在朋友圈、公益群里发布了“动员令”,号召爱心人士加入寻找老人的队伍。

当天下班后,曹警官带领20多位志愿者,在荒郊野外方圆近10公里的村庄和公园,整整搜寻了一夜。“虽然没有搜寻到,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力量也在无形之中给这家人传递了温暖和信心。”

第二天中午,老人在糜家桥一饭馆要水喝时被老板发现。当家属赶来见到老人时,全都哭了。走失数天,老人的一双拖鞋已经磨出了两个大洞。

“既然社会有需要,我一定会将这项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曹金生坚定地说。每一次帮助走失者找到家人,曹金生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感受,都让他更加坚信,这就是他要做的。

■从一个人变成一支志愿服务队

8年多来,曹金生从最初一个人寻人,发展到现在的“曹警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有近500名成员。他们中,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有保洁员、外卖小哥,还有因为找到家人后自愿加入服务队成为志愿者的人。为了方便联系,曹金生还专门给这个服务队建了个微信群:“群里的每一条寻人启事,我都会一一打电话核实,确认走失的人还没找到,我会标注‘曹警官已核实’才让大家转发扩散。”曹金生说。

凭着一份执着、一份耐心,2013年至今,在曹金生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下,共有800多个走失人员找到家人。曹金生表示:“作为党员民警,要对得起自己这身警服,只要群众有需要,就会坚持做下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举动和担当,唤醒更多的人去关注身边的老人、关注走失人群。”

在寻人的同时,曹金生还带领团队先后资助9名商洛市镇安县大山里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3名自杀人员挽回了生命,帮助3名“黑人黑户”的孩子落户,帮助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

这一串串数字,或许并不震撼人心,但却见证着曹金生一路走来的坚守。

“帮助他们找到家人后,他们要感谢、要给钱,我都会拒绝,但会邀请他们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一起传递爱心,参与公益寻人。”曹金生这样说。

记者手记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马文青

“公益寻人事业有起点无终点,唯愿华灯初上,万家团圆;唯愿寻亲的路不再遥远,回家的路不再漫长。”这是写在曹金生的工作笔记本上的一段话,也是他多年坚持公益寻人的坚定信念。

就像曹金生自己说的,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会将这份分外的“工作”无休止地做下去。他不知疲倦地奔波着忙碌着,将自己大部分工作之余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公益寻人中。哪怕是以后退休了,他依然是一名人民警察、党员民警,依然会坚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初心,依然会坚守他的公益寻人事业。

在采访曹金生的过程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网络寻人”带给他的触动和“网络寻人”的积极效应带给他的激励。多少个不眠之夜,曹金生带领志愿者走街串巷行进在寻人的艰辛途中,守护万家平安,照亮走失人员回家的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曹金生带动500余名志愿者,用他们不懈的寻找,温暖和感动着我们这座城。

记者问曹金生:“累吗?”他点点头:“有时候真的挺累,但从未想过放弃。志之所向,思之所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我的职业与使命,也是受助群众对我们的期盼,我必须义无反顾!”不寻常的坚守,全身心的付出,展现着令人油然生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正是为人民服务坚定信念的最好注释吗? 


(编辑:乔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