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志丹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方案,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原则,采取“五项举措”,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应民意有实招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坚持内外兼顾,采纳落实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对内要求干警在司法办案、信访接待、下乡入户等与群众接触中,听取收集民意。对外坚持开门纳谏,召开3次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政法机关代表、群众代表等走进检察机关,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对征求的意见建议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围绕普法宣传、打击犯罪、志愿服务、困难帮扶、规范司法等方面,出台“检察为民办实事”10项举措,为群众办实事23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促进工作更贴民心。
护航青春促成长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法治进校园”、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相结合,以“护苗2021”专项行动为着力点,主导成立志丹县未成年人“一站式”服务中心,检察院积极回应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做实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11名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先后深入各学校开展法治宣传,向学校师生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知识、印发传单2000余份,受益学生2600人。为县高级中学赠送200余本适合青少年的法律读本,并结合近期办理的电信诈骗案件为学生讲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讲座,切实增强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通过检察机关、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公益诉讼惠民生
检察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有争创”活动,积极创建志丹红都“益+”生态检察新模式公益诉讼品牌,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责任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将公益诉讼“回头看”常态化,通过志丹县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头看”工作信息,动员人民群众对案件线索进行举报。检察院办理的水土保持补偿费行政公益诉讼案和督促保护保安革命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都入选为高检院典型案例,同时制定出台《志丹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回头看常态化机制》。检察院针对违法倾倒固体垃圾污染环境、滥伐林木破坏环境资源等问题,3月份以来,共发出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4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60处,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15吨。落实“四号检察建议”,开展道路窨井盖问题专项整治,联合县住建局、供电公司、水务集团、广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七部门对志丹县窨井盖隐患工作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形成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窨井盖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对志丹县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了摸排,发现志丹县城区多处街道存在人行道、盲道被非法占用,导致行人特别是残疾人、老人、幼儿的出行障碍,通过向志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志丹县交通管理大队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保障人行道、盲道畅通无碍。群众身边无小事,检察院让公益诉讼在细微之中服务民生民利,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司法救助暖人心
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成“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严格落实高检院“群众来信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的工作要求,对群众来信来访、涉法涉诉案件建立台账,责任到人,限期办结,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将干警的“辛苦指数”变为群众的“满意指数”。积极推进司法救助工作,联系县扶贫办,调取近几年因案返贫、因案致贫人员情况,进一步审查后,将对其中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申请司法救助1件,救助金额2万元,传递司法温情。
惠民微事展情怀
全院干警立足服务群众宗旨,将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各种惠民微实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检察长杨菲菲率先深入所包扶的阳家洼子村走访调研,了解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为全村党员赠送《中国共产党简史》41册,同时,为金丁镇阳湾村全体党员赠送《论中国共产党历史》21册。干警主动深入村组慰问困难党员、残疾人9户,为留守儿童送学习用品1人,真正做到帮民困解民忧。第三检察部积极协调、跨省联动,让律师阅卷少跑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1件浙江省平阳县律师跨省异地阅卷工作,让外地律师切实感受到检察干警的热情服务和为民情怀。(邢登存 记者 王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