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全省宣传思想战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座谈会3月23日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出席并讲话。

去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陕西日报80年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经验规律、使命任务、重要职责、实践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宣传思想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在三秦大地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声音、唱响陕西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声音,切实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牢记谆谆嘱托 践行初心使命

陕西日报社社长 李伟

2020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给予陕报人极大鼓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陕西日报牢记谆谆嘱托、践行初心使命,以建设地方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努力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凝聚磅礴力量。

坚持学思用贯通,努力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走在前列。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来,及时研究制定《陕西日报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工作方案》,明确分3年5个阶段完成201项工作任务,目前已按时限完成95项。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大主题深入开展宣传报道。纪实特稿《直与天地争春回》推出仅两小时阅读量达500万人次;抗疫报道累计阅读量达22.92亿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的全媒体采访报道,受到中宣部阅评表扬。二是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坚决实行采编经营“两分开”,坚持不懈改进文风。按照“新闻+政务+服务”思路,健全融媒体工作网络,半年内实现了全省107个县(区)全覆盖。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三是扎实走好群众路线。发掘党报红色资源,赴延安等地举办全媒体采访和主题党日活动。增设“民生政策解读”等栏目,推动群众烦心事有效解决。开门办报,把版面留给通讯员、让给基层,全力打造党报第二主力军。四是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深刻汲取“5·3”事件教训,着力构建现代传媒治理体系。2020年,陕报4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居全国省级媒体前列,填补了陕西12年一等奖空白;校检差错从2017年1187个下降为2020年的26个,出版质量持续向好。

陕西日报社将继续按照省委要求,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工作走深走实,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陕报贡献。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报姓党”,把牢正确舆论导向。二是发挥陕报主力军作用。改进时政报道方式,更好服务省委中心工作。加强议题设置和策划引领,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思想引领,抓头版立头条强评论。办好内参,做活社会新闻。三是推进融合发展。在群众新闻网端下载量等关键指标上下大力气。加快采编印务中心立项和报社整体搬迁工作步伐。助力省市县(区)融媒体中心协同发展。四是坚持从严治社。坚决肃清赵正永流毒和恶劣影响,将“严”的主基调贯穿报社治理全过程。深入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坚持“无采访不新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队伍,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发挥网信职能 服务保障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

陕西省委网信办主任 鲍永能

全省网信系统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做好网上正面宣传、推进融合发展、服务三秦百姓、助力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实际成效。

坚持守正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提升网上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情用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宣传。组织新闻网站在显著位置常设“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在陕西”“牢记谆谆嘱托”等专题专栏,指导网站平台开设“理论长廊”“红色基因传承”等理论频道,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最强音。

强化媒体融合,推动主力军进主战场。推动新闻网站与母媒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累计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2010万元,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媒体融合项目建设。协调陕西新闻奖网络作品比例,加强重点平台管理,组织“西部开发新脉动——陕西发展新引擎”等23项网络重大主题宣传活动。

提升为民服务本领,扎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走进人民中融入人民,在宣传人民中服务人民。大力推进网络扶贫,组织19场“陕耀·网络扶贫e起来”直播带货活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超1983万元。全省所有行政村、贫困村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光纤和4G网络双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动网络内容建设管理、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好发展好以群众新闻网为代表的全省重点新闻网站集群,创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跟党紧些再紧些 离群众近些再近些

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薛保勤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既是对陕西日报的亲切勉励,也是对中国新闻界、中国新闻人的殷切嘱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多次提到“党”、提到“群众”,它昭示我们党的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跟党紧些再紧些、离群众近些再近些,做到坚持三个“深度融合”。

一要坚持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正确的政治导向需要生动鲜活的、丰富丰满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理解导向、准确把握导向、有效传达导向。我们要深入生活讲群众自己的故事、学习生活讲有血有肉的故事、提炼生活讲引领时代的故事,将宣传引导融入群众需求、将群众需求纳入宣传引导,切实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二要坚持引领受众与服务受众深度融合。我们要牢固树立“受众意识”,把引领受众与服务受众统一起来,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服务群众而不刻意迎合群众、引导群众而不过分迁就群众。要善于从群众最易接受的心理和视角采写新闻,切实增强作品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要坚持以德立身与作品立身深度融合。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以德立身,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强调精品意识,坚持以作品立身。要紧贴时代发展,聚焦“国之大者”,让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素材开花、结果、出彩,用我们的作品弘扬时代主旋律、彰显发展正能量。要养成“功成于细”的工作作风,把精心、精确、精致、精彩、经典等原则贯穿新闻采编全过程。

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步伐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 刘兵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是对全省新闻宣传战线的殷切期望。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一是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横向整合全台资源,纵向打通中央、省、市、县四级融媒和商业平台,先后推出“战疫情陕西在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十四运倒计时一周年”“三秦楷模发布厅”等融媒直播。

二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平台,重点打造“起点新闻”“闪视频”两个客户端,解决自主可控平台型产品的缺位问题;与中国传媒大学等联手成立“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媒体研究院”等合作机构,规划筹建特色鲜明、资源集约、链条完备的陕西媒体融合创新产业园。

三是提升融媒运营能力。出台全集团新媒体整合营销机制,建成行业融媒中心,融媒运营迈上新赛道;完成“广电+”新运营体系规划,推动单一广告经营向更高级别的品牌运营、生态运营、平台运营转变。

四是提升管理和团队建设能力。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组规划,确立“以产品为核心,以中心制为基础,以协同高效为目标”的总体思路,目前已成立创新中心、经营中心、版权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内容全媒体化、技术支撑信息化、传播渠道最大化、运营模式体系化,构建自有+合作、有线+无线、大屏+小屏、城市公共视频+应急广播互联互通的立体式传播渠道矩阵,全面加快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步伐。

奋力谱写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篇章

西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张琳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创新理论宣传,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各类宣讲团深入基层,“学习强国”西安平台订阅数突破765.6万。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召开民生新闻发布会38场,民生类稿件占发稿总数55%以上。打赢文明创建攻坚战,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6万余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华山之巅云上音乐会”传播量达2亿多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成为宣传的主角。一是紧扣民生实事,以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西安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生动实践。二是疫情防控宣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挖掘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推出一大批鼓舞人心的好作品。三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组织“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推出57项文化嘉年华活动。四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出新出彩。广泛评选“西安好人”和道德模范,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

今年,我们要扎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走心,策划组织宣传报道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施“迎十四运文明提升工程”,打造“一核两极三板块”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奉献宣传文化力量,做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

弘扬延安精神 紧跟时代步伐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侯忠义

延安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祥地,也是陕西日报的诞生地,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与陕西日报同根同源、同心同向。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

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系列重要论述为遵循,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改革,形成全媒矩阵。一年来,共举办33期“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境界——清凉山·融媒大讲堂”,分享心得体会近万条,党委专题讨论7次,分析研讨12期。我们建成“学习强国”延安学习平台,设置“总书记在延安”“学用新思想”“延安精神”“纪录小康”等栏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持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我们要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相结合,讲好党的故事,凝聚强大力量;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持续提升“四力”;与纪录小康生活相结合,从纪录一人、一事、一山、一水入手,展示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形象;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深入乡村,以产业建设、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与媒体深度融合相结合,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媒体活力。

在纪录小康历程中讲好柞水故事

柞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王永祥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既是对陕西日报的亲切关怀,也为我们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首站来到了柞水县,登上了牛背梁,走进了金米村,谆谆嘱托我们“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今年柞水被确定为“纪录小康工程”工作试点县,我们将以此项工作为载体,盘点一年来柞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做法,理清思路、压实责任,全力讲好柞水干部群众小康路上生动实践的鲜活故事。

时刻牢记国之大者,确保“纪录小康工程”落细落实。我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特别是陕西日报的联系沟通,积极主动向社会发出“柞水好声音”收集邀请,将我们精心策划的“我的扶贫小故事”“发现柞水”等系列报道作为资料收集的重要内容。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小木耳大产业、农村电商大有可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等方面的殷殷嘱托,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确保收集资料的高度准确性、权威性。

理顺思路攻坚克难,推动重点工作新突破。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全力完成好“纪录小康工程”工作,为庆祝建党百年作出柞水贡献。要围绕中心工作,讲好柞水故事,传播好柞水声音,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柞水力量。

在全媒体时代深刻理解践行群众路线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韩隽

在全媒体时代深刻理解践行群众路线,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深刻理解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当前各级媒体的两大工作任务和重点:“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要做好这两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四力”建设,切实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于具体工作抓手,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守正是根本,创新是关键,融合是方法。这些最终都要以“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第二,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党中央提出当前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思想战线也应该加强党的新闻史的学习研究,尤其是延安精神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深刻影响。陕西黄土地见证了延安精神的培育形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宣传事业,理论上强调真实性反对“客里空”,实践上发动边区战士记录《红军长征记》、组织群众书写“延安一日”等。这些作品所建构起的原汁原味的“延安精神”,都是我们应该不断挖掘的精神源泉。

第三,深刻理解时代步伐。从现实情况来看,媒体融合“相加”已经完成、“相融”还在路上。党报等主流媒体作为中流砥柱,是我国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必须解决观念、技术、人才、资源、平台等阻碍,发挥主流媒体压舱石、黏合剂、风向标的作用,掌握全媒体时代舆论场的主动权,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守土有责 融合发展

群众新闻网执行总编 朱剑

一年来,陕西日报社群众新闻网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极大考验。为了让受众从海量信息中及时获取有用信息,我们承担了“划重点 看这里 战疫TOP10”的编撰工作,每天从全国报道中精编十条重要新闻,由美编配以插图、漫画,精心制作成长图,与受众见面,为抗疫宣传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仅群众新闻客户端阅读量就达到600万次。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不分昼夜坚守岗位。一条条信息被迅速制成海报、短视频、图解、AI主播说新闻等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融媒体产品;一条条信息通过群众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等平台广泛传播,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陕西日报去年疫情期间推出的报告文学《通往春天的日与夜》,在融媒体平台浏览量达到1800万次;策划推出的“大河之上 中国之中”黄河流域全媒体采访活动,坚持“采、写、拍、编、播”全媒体报道,共制作新媒体产品200多个,阅读量达8500余万次。

下一步我们要加快融合发展,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挑战中练就融合传播的“十八般武艺”。面对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强大舆论支持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对标全国一流新媒体平台,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

情牵群众 服务群众

陕西日报读者代表 秦东风

我与陕西日报的缘分始于1981年,至今整整40年。回望陕报发展历程,我最大的感受是陕西日报始终坚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在不断创新中与读者距离更近、和民心贴得更紧,新闻报道水平稳步提升。

贴心服务群众,办报宗旨更加凸显。如《直与天地争春回》《潼关肉夹馍:一馍“夹”天下》《“筷”来!加入分餐“新食尚”》等稿件,从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到反映老百姓分餐使用公勺公筷,既有“现场”,又有“立场”,真正做到了一张报纸连党心、接民心。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切实增强了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丰富表达方式,呈现时代特点。《西安出了个“饭大爷”》《陕西朱鹮“飞”上央视春晚》等稿件,标题灵动鲜活,细读干货满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秦评”等精品栏目,及时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宣传解读,理性与感性交融、深度与热度结合;战疫“英雄”通版、“大河之上 中国之中”手绘8连版等一系列新闻性、创新性俱佳的版面,开创陕西日报版面设计先河,令人赞叹。

践行开门办报、群众办报理念,通讯员队伍迅速成长。陕西日报每年对全省通讯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及表彰交流,来自各条战线的通讯员从选题到采访、从写稿到编辑,业务能力逐年提升,成为各自领域新闻宣传的主力军。

一路走来,情牵群众,服务群众,陕西日报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我衷心祝愿这份有着悠久历史的报纸越办越精彩!


(编辑: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