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立足岗位学雷锋 追赶超越勇担当


编者按

近日,中宣部命名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为表彰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拓展岗位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全省学雷锋活动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陕西日报特推出我省相关报道,号召全社会向模范学习、争做模范,发扬为民服务无私奉献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老黄牛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多样化,以新时代追赶超越的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咸阳机场分局西区派出所: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执勤民警与防疫工作人员进行手续交接。

民警维护国际航班到港秩序。

“大冷天里最暖心的事,莫过于你们的雷厉风行,让我的财物失而复得。”2月24日,当麻女士接过自己丢失的挎包时,激动地向民警张诚表示感谢。

当日,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咸阳机场分局西区派出所民警张诚接到报警:麻女士称自己价值2万余元的挎包不慎丢失在卫生间。在耐心询问相关情况后,张诚锁定时间地点,立即调取监控,发现挎包被一名中年女性拿走。经调查确定该妇女身份,立即联系索回挎包。直到看见挎包那一刻,麻女士也不敢相信,民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将其找回。

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咸阳机场分局西区派出所主要承担咸阳机场航站区反恐维稳、空防安全、治安管控和服务保障等工作。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西区派出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职,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不久前,西区派出所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2019年7月的一天晚上,咸阳机场航站楼内灯火通明。刚刚处理完一起治安案件的民警史伟一进值班室,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是110吗?我女儿不见了!”一位女士用带着哭腔的声音求助,语速极快,中间还夹杂着方言。

报警电话来自湖南长沙,王女士说她女儿夏某是高中生,因与家人斗气,离家出走。家人从夏某同学那里了解到,夏某可能乘坐当天的航班,于晚上到达咸阳机场。王女士选择报警,恳请将夏某留住,他们夫妇也正在赶往咸阳机场。

史伟和同事陈光仔细询问了夏某的体貌特征,并查看当日所有航班信息。“快走,有一班长沙来的航班刚刚落地。”史伟拉了一把陈光,两个人快步走出值班室,一路小跑赶到了该航班对应的廊桥。

在出站的客流中,民警找到了夏某,并将其带回值班室了解情况。为了让夏某有安全感,史伟让一名女民警陪着她。第二天上午,最早的一班从长沙飞来的航班降落在咸阳机场,夏某的父母赶到了。在值班室里,一家人相拥而泣。

弘扬雷锋精神,真情服务群众。多年来,西区派出所在服务旅客中形成了以细心发现、耐心解答、热心帮助、贴心服务、真心解忧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服务法”,推广后受到旅客广泛赞誉。2020年以来,累计救助旅客231名,为旅客找回遗失物品2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

机场公安局2020年度“优秀人民警察”樊瑶,从警五年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每逢春节,樊瑶都与家人分隔两地。疫情发生后,樊瑶勇担重任,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2020年1月28日,T3值班中队突然接到机场防疫指挥部指令,在一国际到港航班上查出三名发热旅客,需隔离进行进一步检查。因防疫医护人员不足,需要公安部门协助看护。接到警情后,樊瑶主动请缨进入隔离区,配合机场防疫部门进行检查、隔离、转运和维序工作,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其间,樊瑶多次拒绝同事前来换岗。同事说,樊瑶嘴上说是因为穿脱防护服太麻烦,其实是觉得疫情风险大、危险系数高,自己多坚持一会儿,其他同事就少一些风险。

据统计,2020年,西区派出所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12轮,提出安全建议和安全提醒561条,“红袖标”志愿者队伍达240人,安全完成562架次国际航班的管控和873架次进京航班的保障任务,坚决守住了陕西的空中大门。

“以雷锋精神服务辖区企业群众永不停息,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西区派出所所长齐新站告诉记者,西区派出所确立了“枫桥经验进航站、服务群众更向前”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人员联管、平安联创等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已经形成了社会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记者 王帅文/图)

共青团陕西理工大学委员会:

“志愿红”守护“秦巴绿”

陕西理工大学师生举行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

陕西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参加科普宣传活动,为孩子们讲解关爱野生动植物知识。资料照片

“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3日,位于汉中的陕西理工大学南校区大礼堂前,红旗招展,队列整齐,500多名师生在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上,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校团委副书记王甫明介绍说:“学校由团委负责志愿服务工作,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各学院成立服务中队。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为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坚实力量。”

陕西理工大学地处秦巴山腹地、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近年来,他们围绕秦巴山区丰富的生物资源,长期参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等8个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建设,承担着10余项国家级项目。同时,建立了陕西理工大学秦巴生物博物馆省级科普基地,展示秦岭特色生物、微观生物、动植物标本、生态标本,揭示秦岭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保护秦岭野生动植物的环保意识。

在学校党委、团委及各学院的指导与支持下,学生们自主组建了“秦巴卫士”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绿色卫队”等10余个学生环保社团,以秦岭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科普内容,普及宣传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和市民了解秦岭的植物与动物种群、提高环保意识,切实维护秦岭的生态环境与物种平衡。

去年5月23日,学校“秦巴卫士”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一行10人,在指导老师车轩的带领下到洋县朱鹮野生保护基地展开调研。“秦巴卫士”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是由陕西理工大学青年大学生们自主创立的一支别具特色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他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和地域优势,将科研项目与环保行动结合起来,常年开展保护秦巴、建设秦巴、服务秦巴、宣传秦巴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在洋县朱鹮保护站、佛坪森林保护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志愿者利用周末、寒暑假对秦岭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调查,为朱鹮佩戴环志。”协会主席王宇临说,“当天,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我们将制作的环志佩戴在朱鹮身上,以便后期对朱鹮生活习性进行研究。”

去年11月7日,学校大学生“绿色卫队”16名学生成员在指导老师宋凤敏、长孙佳曼的带领下,来到汉江三号桥下游,用瓶装取水器、小铁锹以及土壤收集器等采集水样、土样后,统一将样品送至学校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结果汇总后报给指导老师。

“汉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绿色卫队”成员高鹏程说,“为保护好这一泓清水,我们志愿者常年致力于调查汉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倡导更多学生、群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行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校团委还动员学校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扶贫工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春守护手拉手”专项行动。志愿者利用周末、节假日、暑期社会实践,到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开展爱心结对、爱心支教、爱心陪伴、爱心拉手、爱心体验、爱心关怀、心灵访谈、素质拓展等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志愿服务活动。

两河镇三门村许多村民在外打工,村里留守儿童较多。3月2日,寒假刚刚结束,学校志愿者们又来到村上,对帮扶儿童进行寒假实际情况确认、课业强化辅导。

“许多低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所以我们通过趣味英语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人文学院中文1801班的黄钰涵说,“每次离村,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听到他们问‘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时,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所做的都是值得的。”

据了解,近年来,陕西理工大学团委先后荣获“全国西部计划工作优秀项目办”“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西部计划先进单位”称号。日前再获殊荣,被评为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记者 郑斐文/图)


(编辑: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