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新闻 > 各地新闻

被拐33年终相聚 城固一对夫妇找到3岁时失散女儿

作者:刘欣 刘天宏 记者 张大鹏

“感谢各位警官,感谢大家,帮助我们找回了失散的孩子,让我们一家团圆,谢谢……”8月4日下午,在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帮被拐孩子回家”新媒体认亲直播活动现场,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的张平夫妇眼含热泪,和刚刚相认的女儿向在场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公安机关和所有为这次久别的团圆所做出不懈努力的人,在场的人都流下感动的眼泪。

这场由邯郸市公安局主办的“帮被拐孩子回家”的认亲活动,由公安部刑侦局、河北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等着我》联合指导,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河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协办。@公安部刑侦局、@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CCTV1等着我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号和央视频、央视网、央视影音新媒体同步现场直播。短短三个小时,仅“CCTV1等着我”节目官方抖音账号短视频播放量就达1000多万次,抖音直播热度高达479.8万,“团圆直播认亲”被推上微博热搜并置顶;@公安部刑侦局、@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微博及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抖音直播间观看量累计50余万次。

33年前孩子在体育场丢失,父母肝肠寸断。

1987年11月24日下午,张平夫妇2岁半的女儿“张丽丽”在城固县体育场附近丢失,张平夫妇通过亲朋好友多方寻找未果后向城固县公安局报警求助。接警后,城固县公安局迅速开展走访调查,但均未发现有价值线索。

女儿的丢失让张平夫妇一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张平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妻子天天以泪洗面。30多年来,张平夫妇四处奔波,哪里有线索,哪里就有他们的寻亲脚印,有过希望,也有过失望,但是内心那份寻亲的信念从未消失。“她爱玩的玩具,爱吃的小零食和小时候的小毛衣,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2012年全国DNA打拐数据库建成后,城固县公安局第一时间通知张平夫妇采集DNA信息,并及时送检入库,此后每年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

从小她在邯郸养家就受着有差别的对待,过着“不太一样”的生活。

她叫苏海英,今年已经37岁。苏海英说,小时候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哥哥比她大30岁,父亲在她7岁时去世,三年级就被辍学,跟着家里干起了农活,越来越感觉不到亲情,但是养父母没有明确说过,加上儿时固有的一些记忆,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2019年,她终于从亲戚那里听到确切的消息,自己是2岁多时被拐来的。

“养母2013年也去世了,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生活上也很满足,但是,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苏海英说,“为了弥补内心的遗憾,在丈夫的支持下,我在2019年鼓起勇气将自己的血样录入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其实,苏海英并不知道,在她寻找父母的同时,她的亲生父母张平夫妇也已经寻找女儿33年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33年后她们终于相聚。

2019年12月,张平夫妇和苏海英分别接到公安部初步比对成功的通知。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们分别在城固警方和邯郸警方的陪同下于2020年8月来到邯郸市公安局进行DNA比对复核,8月4日直播现场公布的DNA比中结果让他们喜极而泣。

“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张平夫妇被拐多年的孩子回家了,祝贺她们重获团圆!”在直播活动现场,邯郸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侯向前说,“各级党委政府对打拐反拐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多年来,公安机关建立了侦办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比对机制等多项打拐日常工作机制,与爱心企业共同搭建了失踪儿童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始终保持着对拐卖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并会同各级反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并重打击拐卖犯罪,彻底扭转了拐卖儿童犯罪多发状态,传统拐卖儿童犯罪已经得到根本性遏制。”

帮助被拐孩子回家,公安机关责无旁贷。

“寻子之恩、鱼水之情”、“全心为民、尽忠职守”、“赞警界科技之威、扬公平正义之力”,在认亲直播活动现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团聚的张平夫妇为了表达对公安机关的感激之情,分别为邯郸市公安局和城固县公安局送上了鲜红的锦旗。“要是没有党和政府、没有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亲生父母了。”苏海英拉着父母的手,流着泪感激地说。

近年来,城固县公安局按照公安部、陕西省公安厅及汉中市公安局部署,持续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全力做好来历不明儿童、失踪被拐儿童信息摸排、录入、采集、送检、入库等工作,在工作中完善机制,严格落实“一长三包”责任制和失踪人口快速查找机制,警种协同、快速行动,回应群众期盼。通过各界不断努力,已经成功帮助了多名失散人员认亲团聚。城固公安也将义无反顾地继续努力,和全国公安联手,和社会各界联手,力争破获更多拐卖积案,愿早日实现天下无拐。(刘欣 刘天宏 记者 张大鹏)

(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