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首页热点新闻

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探寻浙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之路

作者:记者王进

本报记者王进

编者按

7月8日,“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杭州启动。本报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一起深入一线,循着浙江改革印记,探寻浙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聆听浙江社会治理鲜活故事。

长兴样本: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7月10日,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佳向记者介绍该村打造无信访、无诉讼、无案件的“三无”村经验。

太湖浪里有古城,茗香绕翠是长兴。

长兴,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多元文化汇聚之地。辖区民营经济发达,流动人口众多,社情民意复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  

长兴紧紧围绕浙江省委提出的“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要求,加快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矛调中心全新亮相

“随着法院入驻,所有常驻、轮驻和随叫随驻单位全部完成‘搬家’。”湖州市长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宣剑忠向记者介绍道。今年6月18日,经过升级改造,长兴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全新亮相。“我们立足于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致力于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宣剑忠说。

走进矛调中心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这几个大字。这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德清县下访时,对社会基层治理提出的要求。如今,这句话成为新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办事的座右铭。 

新中心面积2700平方米,集综治、诉讼服务、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行政争议调解等“多中心”为“一中心”的综合性平台。

中心设置25个接待窗口,其中2个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无差别化“一窗式”受理。中心设领导接访、综治指挥、调解、听证、警调指导、心理服务、审判庭、仲裁庭等多个功能区域,入驻部门分常驻、轮驻和随叫随驻三个层面,入驻工作人员110余名。  

“中心以解决重大、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宣剑忠表示,下一步中心将健全矛盾纠纷分流疏导、会商研判、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将乡村两级作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主阵地,着力构建全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分层过滤网络,方便群众就近选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这个村家家有本“诚信账”

前不久,趁着好天气,长兴县洪桥镇陈家埭村老杨家的新房开建了。此前,因资金不够,老杨家的房子始终无法动工。村里翻阅老杨的“诚信档案”后,开出绿色通道,联系银行申请贷款,帮老杨解决了难题。诚信积分换来真金白银,老杨大受鼓舞:“要继续保持,做示范户!”

有德者有得,失信者受限。去年,长兴县以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县推进文明诚信档案建设,一户一档建立文明诚信档案。“示范户”能享受景区免费、购物打折、免费体检等实惠,被扣分的“待提升户”除了丢面子,将不作为乡镇(街道)年度帮扶及慰问对象,同时不列入各级各类评选优先考虑名单。 

在陈家埭村,每位村民都有一份“诚信档案”,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提醒、互相帮带,有效发挥了家庭“最小细胞”助推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有了‘诚信档案’,邻里间吵架的少了,赡养孝敬老人的多了。”村民沈银贤说。

据了解,该村文明诚信档案系统平台根据季度评分成绩自动生成三种不同颜色的“文明诚信码”,绿码为“示范户”,蓝码为“达标户”,红码为“待提升户”。每户的季度诚信分数在村显著位置张榜公示。 

陈家埭村还创新多种载体,让诚信积分在移风易俗、城镇精细化管理、危旧房清零、垃圾分类、门前三包、规范建房等具体事务中发挥约束力。“当人人都是幸福洪桥建设的一分子,参与感和获得感自然就增强了。”洪桥镇党委副书记沈树明一语道出了乡村治理的“突破口”所在。

矛盾纠纷不上交不积压

“喂,孔主任,我们拿到工资了,太感谢你们了……”近日,长兴县太湖图影社会治理办主任孔海云,接到了来自贵州的一个电话。来电的是一起劳资纠纷的当事人周某,他在孔海云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今年3月,周某和10多名老乡在当地一家工地从事外墙涂料喷涂,但3个月过去了,没领到一分钱工资。周某等人就向太湖图影矛调中心求助,最终如愿以偿。  

“在大项目的溢出效应下,原本的小渔村成了‘聚宝盆’,矛盾纠纷的类型不断变化增加,用地、债权、劳务等纠纷就凸显出来了。”孔海云说。

为此,太湖图影矛调中心推出“135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1是‘一中心’,即汇集社会治理、公安、劳动监察、信访等多方力量的矛调中心。3是‘三级调处网格’,即依托‘管委会——项目片区——项目专项组’,形成三级调处网格,将四个平台职能站所、公安、劳动监察、项目专员等力量充实到项目片区和项目专项组。5是‘五步调解法’,即通过预判、约谈、调解、执行、回访五步来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孔海云介绍。  

截至目前,太湖图影矛调中心已调处各类纠纷361起,其中劳资纠纷259起,涉及金额6202万元。

渚山“三无”村创新矛调机制

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山林面积有6800亩,遍地的杨梅山是当地人的“金山银山”,但由此带来的山林界线纠纷也较多。

“今年调处了4起山林(杨梅山)界线纠纷。”渚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佳介绍,他们把这类纠纷搬进村民议事厅,由“老娘舅”与村干部共同出面到杨梅山勘察,与当事人拉家常、讲道理,当场量好尺寸划好界线,推动矛盾双方签署调解协议。 

近年来,渚山村致力于打造无信访、无诉讼、无案件的“三无”村。据悉,在这项工作中,渚山村以村民议事调解为主线,明确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民兵连长具体负责,通过“乡贤(老娘舅)+村干部+网格员”的社会治理模式,把来便民服务中心或向村干部反映矛盾纠纷的村民请到村民议事厅。同时,渚山村建立健全了现场纠纷调解机制,并创新推出“建、联、访、议、帮、评”基层社会治理六步工作法。王佳介绍,“建”就是班子建好、组织建强,“联”则是干部联片、党员联户,此外,通过群众访遍、村民议事、事情帮办和每季、年终评价,创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渚山村着力化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切实提升全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今年以来,累计调处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等共计13件,调解成功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守护平安,“武林大妈”在行动

“武林大妈”和记者交谈。

北京有“西城大妈”,杭州有“武林大妈”。如今,活跃在杭州下城区的“武林大妈”已成为守护城市平安的一张暖心名片。

“2016年,在护航G20期间,‘武林大妈’这支平安志愿者队伍,就声名鹊起。现在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党员居民陆续加入进来,目前已有4.2万人。”“武林大妈”杨小君告诉记者。 

“武林大妈”最大的优势就是人熟、地熟。“他们平日里就跟邻里打成一片,既了解大家的实际情况,又通晓大家的真实想法,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将纠纷化解于无形,特别是在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方面很有一套。”下城区武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梅育生说。

为进一步发挥“武林大妈”的优势和作用,今年年初,武林街道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探索“大妈吹哨、队所报到”的工作机制,对一般性矛盾交由各网格“武林大妈”先发现、先介入、先调解,调解不了的再提交给矛调中心,由专业力量介入调解。  

“我们武林街道7个社区31个网格,每天有150人值守,不只是巡防,群众的大小事,都会找到我们。帮助独居老人买菜、陪同他们看病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武林大妈”汪红武说。

不久前,“武林大妈”在巡查中发现,辖区一老人捡拾垃圾成瘾,垃圾胡乱堆放引发邻里纠纷。“武林大妈”边上门劝阻,边组织人员清理,随后按规定提交到街道矛调中心。中心将调解任务落实给已退休法官、“武林大妈”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李晓颖。调解期间,李晓颖邀请律师全程参与,由司法所主持,当天就调解成功,双方签好了调解协议书。 

据了解,下城区正尝试将退休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具有专业特长的“武林大妈”纳入专职调解员队伍,实现调解员队伍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

宁波鄞州:进一扇门解各类忧

宁波市鄞州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鄞州湿地公园。来到此处,让人顿觉心情舒畅,烦恼渐消,也许这正是矛调中心设置于此的原因之一。


鄞州区矛调中心由两幢2层小楼组合而成。“一站式”办事大厅内,综合受理、信访接待、12309检察服务、劳动仲裁等15个开放式办事窗口呈“Z”字形排开。群众来办事,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问题和诉求后,会立即分流到对应的服务窗口。

除了“一站式”办事大厅,矛调中心还分设了警调室、仲裁调解室、诉前调解室等12个功能室,实现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打造起“全链条”矛盾纠纷调处模式。矛调中心副主任鈄小列说:“以诉前调解室来说,对起诉到法院立案庭但适宜委托人民调解且原告同意调解的民事纠纷,如婚姻家庭、物业管理等,通过诉前调解的科学辨别、精准分流后,能实现简易案件前端快调速裁、复杂疑难案件后端细审严判,以最快速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我原先是一家服装店的导购员,去年9月辞职时,老板没有付清全部工资,一直拖到现在。你们能帮我讨回工资吗?”在劳动监察窗口,一早从邱隘镇回龙村赶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孟小雨(化名)急切地问。

“来了这里,就不用跑其他地方了。只要诉求合理合法,我们都会帮你解决。”窗口工作人员将问题详细登记后,立即着手启动了调处程序。  

“之前我有几个老乡也碰到过这样的事,跑了好多地方,花了好长时间。想不到,我今天一次就办成了!”孟小雨高兴地说。

进一扇门解各类忧,“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纠纷、一条龙服务群众”,实现了让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和智慧城管中心平台,更是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此平台不仅接入了宁波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e宁波平台)、浙江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宁波市智慧城管平台、网络舆情综合管理平台等社会治理相关应用系统,还依托“雪亮工程”,接入公安、综合行政执法、交通、水利等与社会治理相关的2万多路视频监控,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智慧+”,为鄞州打造全域治理创新全国标杆区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绍兴上虞:社会治理“金点子”频频闪现


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采访团在绍兴上虞区金渔湾平安服务中心采访。

绍兴市上虞区金渔湾社区的平安服务中心,是当地百姓化烦解忧的好去处。在上虞的社会治理工作中,“一窗申请”“四诊式”调解模式等类似“金点子”频频闪现,为“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保驾护航。

金渔湾平安服务中心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展示中心,由重华警务站和智慧感知指挥区、矛盾纠纷化解区、出租房旅店式服务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虞文化展示区、枫桥经验陈列区、安全防范体验区、平安法治宣传区、平安志愿服务区“一站九区”组成。  

在崧厦街道矛调中心,“一窗申请”制度成为服务当地百姓的“金招牌”。

前不久,崧厦一对兄弟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大打出手。中心工作人员联系了当地村干部一起参与协商调解。但兄弟俩各执一词,调解一度陷入僵局。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随后叫来了两兄弟的舅舅,让长辈相助一起调解。果然,在中心工作人员及村干部、两兄弟舅舅的联合调解下,两兄弟握手言和,土地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中心通过窗口的受理登记、分类引导、一地办理、评价回访,形成了矛盾纠纷受理和调解的闭环服务,方便了群众对纠纷化解服务的需求。此外,中心还设有“老书记调解室”,利用各村老书记扎实的调解功底、深厚的人生阅历,采用坐堂门诊、预约问诊、集中会诊、定期回诊“四诊式”调解模式,开展特色化调解。

今年上半年,谢塘镇严家片村村民章某和邻居王某因土地权属问题闹起了矛盾,并发生肢体冲突,导致王某头部受伤。严明海是村里的资深调解员,接到电话后赶往现场开展调解。“我花了三天时间查清楚了土地所有权,明确了双方责任,让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严明海说。 

这是谢塘镇践行“四不出村”工作法的一个缩影。所谓“四不出村”,就是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处不出村、文化共享不出村、增收致富不出村。在矛盾调解不出村工作中,谢塘镇通过设立“夜间调解室”“阿海来帮忙”等调解工作室,搭建起矛盾调解“连心桥”。

(编辑: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