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陕西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西(安)汉(中)高速通车。图为西(安)汉(中)高速汉中段。 党涛摄
2001年,东亚银行西安分行成立,这是最早进入陕西的外资银行。 记者 戴吉坤摄
退耕还林让黄土高原披上绿装。 省林业局供图
榆林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省国资委供图
陕西民营太阳能光伏企业——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 资料照片
记者 高振博
1999年,在延安南泥湾镇政府工作的侯秀珍带头将自家10多亩山地全部退耕,并发动7名村干部上山植树、舍饲养羊。她说:“我的公公刘宝斋当年是三五九旅大生产中的一员,曾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现在我带着村民上山种树就是要让咱这荒山变个样。”
1999年,延安在全国率先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成为全国最早的退耕还林试点之一。原来的“兄妹开荒”变成了“造林先锋”。
1999年10月,省委常委会通过《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计划用12年时间,使1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同时决定成立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实施《规划纲要》。为推动山川秀美工程,陕西率先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平原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
10年来,陕西累计造林6877.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50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上升到37.3%。
在陕北,慢慢改变的不仅是荒山,还有这里后来让人瞠目的资源和财富。
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刊发了一篇报道:《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一时间,陕西北部这个贫穷落后的城市骤然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此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榆林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节奏不断加快。随着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榆林能化工业迎来了腾飞的重要契机。
1999年6月,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在西安举行,会上向全党全国发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动员令。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使之成为陕西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历史转折点。2003年陕西省针对陕北能化基地建设提出了“三个转化”的思路……在中央和陕西的层层推动下,西部大开发从顶层战略一步步落地实施,榆林能化工业和整个经济社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在这个新千年,榆林加快建园区、上项目、搞转化,地区生产总值也从79.86亿元增加到1302亿元,是1999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7.5%。放眼整个陕北,借助能源化工基地建设,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2.8亿元,占全省24.7%,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在此期间新组建的延长石油集团和陕煤集团,如今也已发展成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受益的不只是陕北的能化工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10年里,关中和陕南也依托各自区位和产业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由此初步形成。在关中,2002年,西安和咸阳签订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拉开了两地实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序幕。关中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5249.8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4.1%,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陕南,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生产总值达到916.2亿元,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10年里,陕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发展,带动陕西偏远落后地区走上了致富路。
2007年的“五一”长假,数万辆车在秦岭间穿行,周遭的县域旅游业第一次有了井喷式增长。这一切源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2007年1月20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这条规模世界第一、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让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秦岭天堑变为通途。西安至柞水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40分钟。
陕西不只是有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001年4月,陕西第一条在黄土高原修建的高速公路——铜(川)黄(陵)高速通车;2003年8月,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靖(边)高速通车;2003年11月,陕西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勉(县)宁(强)高速通车;2007年9月,陕西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西(安)汉(中)高速通车……
10年间,陕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万多亿元,是西部大开发之前50年总和的6.3倍。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4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7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594公里,民航运力大幅提升,水利、电力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陕西对外开放步伐也明显加快。200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同年,东亚银行西安分行成立,这是最早进入陕西的外资银行;2005年11月,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办;2006年11月,泰国驻西安领事办设立,这是第一个外国驻陕西的领事机构;2008年,中国首个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诞生……
10年间,陕西累计实现进出口46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8亿美元,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陕西走向世界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这是令陕西人欣喜和骄傲的新千年,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80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187亿元,年均增长12.9%。财政收入达到1389.5亿元,是2000年的7.4倍。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29元和3438元,10年间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1.7%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