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警察:破小案守大平安
本报记者梁爽魏鑫
便衣警察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如果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单一的街面蹲守那就太落伍了。在科技强警的今天,便衣警察的工作早就与时俱进,视频研判与便衣打击捆绑作战,形成“组合拳”,不仅能更快速地找准案件“要害”,缉拿犯罪嫌疑人,同时还能串并案件增强打击力度。
近日,记者走进了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便衣大队,深入了解他们的“组合拳”。今年7月中旬至8月初,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公安雁塔分局辖区多个派出所接到长安路沿街店面的报警,无一例外都是手机被盗。
便衣大队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街面四类案件,抢劫、抢夺、扒窃和非熟人接触性诈骗,而接连发生的手机被盗案正是便衣大队的工作重点。便衣大队与指挥中心建立了一种快速联动机制,只要发生街面案件,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向便衣大队推送,便衣警察立即就可赶赴案发现场。
便衣大队经过研判确定这些案件为同一人所为,并大致掌握了他的体貌特征,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通过案发地周边的监控,寻找嫌疑人的踪迹,正是在一个个视频的比对中,线索一点点清晰。这起系列盗窃手机案共落实案件16起,且每一起均有视频监控作为有力支撑。
视频研判后,便衣大队安排警力跟着警情走,和街面反扒队员进行碰头,将各自掌握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根据案情的进展开展下一步工作,不断梳理调整。当然,在视频研判后,便衣大队会将每一个比对出来的嫌疑人进行登记,一旦在视频平台发现和登记人员相雷同的,就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比对,在雁塔区乃至西安市进行串并案,这样不止抓住了嫌疑人,也提高了破案量。2018年,民警在西影路派出所辖区抓获一名网吧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视频串并案,在4个分局7个派出所串并出22起案件。
“以前需要大量的走访摸排,用时长,效率慢,现在一段视频就可以直观地呈现在民警眼前,再加之比对系统,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立马可见,不仅大大节省了前期工作时间,还为后期掌握作案特征、行动轨迹、蹲守抓捕提供方向。这样的“组合拳”,让我们今年1至8月“双抢”破案率达到百分之百。”雁塔便衣大队副大队长汪磊说。
警史馆:方寸之地见证传承与变迁
本报记者 吕平
庄严肃穆,蓝底白字,“宁强公安警史馆”几个字在汉中市宁强县公安局3楼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只有125平方米的面积,但从馆藏各个时期的警用装备、服装,还有图片和文字介绍,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山区县公安局的诞生、发展,打击罪犯保护人民的成果和牺牲以及警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传承。
宁强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李江对记者说:“宁强警史馆建于2016年,按照‘昨天、今天、明天’的设计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客观、真实、全面记录了宁强公安的发展历程和精神传承。”局政工科副主任刘欣莉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2018年清明前夕,局政工科来了一名自称是局烈士谢万寿妹妹的老太太。谢万寿烈士生于1931年,于1954年5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听说县局建了警史馆,烈士的雕像陈列其中时,谢女士内心掀起巨大波澜。作为谢万寿烈士唯一在世的亲人,能将哥哥忠诚无畏、拼搏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2018年清明节的升旗仪式上,谢女士受邀为200余名公安民警、少先队员讲起了哥哥的事,几度哽咽。在场的所有人接受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思想洗礼。
1994年10月,时任预审科民警张振声被犯罪嫌疑人用利器击中头部,英勇牺牲。烈士的儿子,时年24岁的张拥军毅然放弃当时最为红火的供销社工作,继承父亲遗志投身公安事业。张拥军没有豪言壮语,就是凭着一种公安情结,一份传承和坚守,一干就是20多个春秋。这些历史在警史馆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汉中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吕锋介绍说:2017年3月9日,时任陕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杜航伟在宁强调研,参观了县局网上督察中心、警史馆等,对宁强县局以文化育警助推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工作予以褒奖。2018年8月4日,公安部宣传局文化处处长何涛涛一行到宁强检查调研公安文化建设工作,要求将文化育警的做法在全省、全市推广。
自2016年建馆以来,宁强县公安局先后被上级公安机关确定为全省文化育警示范单位、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从优待警先进单位。6省35个兄弟单位到宁强警史馆参观,交流学习队伍正规化建设暨文化育警工作。
“从警46年,我无比光荣”
本报记者 马文青
一张张尘封多年的照片,一枚枚记录着警察历程的奖章,一本本悉心珍藏的荣誉证书,一段段关于老民警的记忆……诠释着新中国成立后,民警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敬业精神。
9月10日,记者采访了退休老警察王维杰,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今年80多岁的王维杰曾是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的一名民警,46年的从警生涯磨炼了他一身正气。1949年7月,17岁的王维杰加入警察队伍。那一年,新中国成立。
“入警近半个世纪,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在我热爱的人民警察岗位上光荣退休了……”王维杰拿出自己珍藏的照片、奖章、荣誉证书,侃侃而谈。他说:“这些保留着警察印记的东西让我感到无比光荣!”
王维杰回忆道:“当时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因为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大家都是靠两条腿出警的。
我刚进派出所时,民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辖区居民的户口信息,每天从早到晚、从南到北,挨家挨户上门登记信息、收集资料,回到所里再加班加点进行整理归档。那时,我天天扎在片区,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大妈大婶叫着,像是一家人。”
王维杰对记者说,那时接到警情通报,大家都是跑着出警的,有时还会跑到田地边。有些同事因为晚上光线暗,跑着跑着栽倒在泥潭里,一身泥,爬起来又继续赶往案发现场。虽然艰苦,但还是照样破案抓嫌犯。再后来,两条腿跑不过来,他省吃俭用好几个月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这辆自行车陪着他走过了最艰苦的时代。
现在接处警,装备齐全,出警时有执法记录仪,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四通八达,很快就能到达现场。虽然有了这些变化,但是不变的,是那种为民服务的情怀,是危难之处显身手的担当。
提起当警察的往事,王维杰滔滔不绝,“记忆最深的是参加工作初期,我和同事端掉一个21人的犯罪团伙,我一人抓住7人。那时候一蹲守就是好几个月,口袋里装着半个硬馒头,饿了就吃一口。”
“基层工作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经手的案件几乎都是些小偷小摸,现在很多都回忆不起来喽!工作虽然平淡,但我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说这番话的时候,王维杰很坦然。
王维杰说:“作为警察,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工作环境如何,这是每一个公安人都应该努力去做的。”
网络警察:信息安全的“守护神”
(董丽君 高虎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警察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着装改变了,但服务百姓、打击犯罪的职责未曾改变,改变的只是更优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优化了人们的生活。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各类网络安全事(案)件、涉网违法犯罪等接踵而至,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向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挑战。于是,网络警察应运而生。
互联网经历了从固网到移动,从拨号到光纤的巨大发展,网警的装备不断完善、人员素质得到快速提高,特别是科技信息化水平,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网警打击的重点是网络黑客类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网络黄赌毒案件等,更宽泛地说,在越来越多的刑事犯罪中涉及网络的线索都是网警的工作范畴。网警的工作除了直面互联网犯罪,还要为现实的刑事案件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化的数据思维、办案思路,破解更多的谜团,破获更多的案件。
据了解,陕西公安建立完善网上公开巡查执法、警示教育、犯罪预防、打击控制等各项机制,网警不仅由幕后走向台前,而且全面提高网上见警率,实行依法、公开、主动管理,同时开展网上群众工作,提供网络便民服务。通过24小时巡查,网警及时发现网络各种违法犯罪信息和有害信息,对情节轻微的网民进行教育警示,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网警还通过发布典型网络犯罪案例和警示防范信息,帮助网民提升网上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接受网民举报网上违法犯罪线索,开展网上法治宣传教育等。
2019年2月22日晚,西安网警收到网友求助,希望阻止一场可能发生的不幸。原来,一名女网友在一个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等他睡着了,一刀就够了。”不少人看到这条消息后,试图劝说这名女子不能这么做。随后,一名网友私信联系到西安网警巡查执法账号进行了举报。西安网警及时介入,成功避免了一起有可能发生的冲动犯罪。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发展,网警承担的职能也将越来越重要。
“雪亮工程”:保卫人民安全的“千里眼”
马转转 本报记者 张建锋
“‘雪亮工程’对破案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以前用传统方式侦破偷窃电瓶案件需要两三个月,现在利用视频监控,多数案件可以当天破获,有的甚至不到2个小时。”9月17日,渭南市合阳县金水派出所民警王恒对记者说。
合阳县“雪亮工程”于2016年7月规划设计、立项招标,2018年4月完工。该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一次性投资1.2亿元,运维服务15年,共建成符合国标的高清视频监控点位5669个(城区710个、农村4959个),同时建成15个派出所二级分控平台,1个视频大数据中心,并整合接入1331路社会视频资源。
“视频监控可以让我们由事后破案,转化到事中甚至是在事前,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如今,破案变化为多、快、准、省特点,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群众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合阳县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副主任、情报大队大队长师刚深有感触。
合阳“雪亮工程”建成以来,可防性发案大幅度下降,与2016年相比,该县2018年刑事发案量相比下降47%,60%以上的小区、行政村实现零发案;2018年通过视频侦查破获的案件达到了80%以上。“雪亮工程”大大节省了警力和经费,与2016年相比,2018年可防性案件办案经费节省了32.1%。通过对重点区域常态化视频巡逻,动态感知风险隐患,城区街面警力节省30%。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得看效果。
过去,合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白灵村每年都频繁发生入室偷窃案,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中,总是一片狼藉。白灵村于2014年率先进行平安建设,街道巷口安装了25个监控摄像头,震慑力强,发案率下降。“雪亮工程”建设后,更为白灵村的民主法治建设添了一把火。视频监控成为村民言行规范的有形“尺子”,邻里纠纷有了事实依据,村民随意大小便的陋习得以摒弃。该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平安建设示范村、移风易俗示范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