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西安市碑林区德福巷小区,两名小学生将垃圾投放到分类垃圾桶。
8月29日,在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引导顾客将垃圾投进相应的垃圾桶。
8月30日,西安市长安区长兴北路路边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李念摄
“终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了。可能刚开始会很不习惯、很麻烦,但这绝对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很支持。”西安南郊某高校的教师陈舒说,自己曾在国外留学多年,起初不熟悉垃圾分类投放的她,适应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分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各种细节规定。习惯了生活垃圾分类后,回国后又开始感觉不适应。“生活垃圾分类,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陈舒说。
9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高新区科技六路的糖果house街区时,业主李清月正提着两个垃圾袋站在垃圾桶前琢磨究竟应该如何投放。她告诉记者,附近的分类垃圾桶已经摆好,物业公司要求大家从9月1日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记者了解到,该街区居住人群以上班族为主,物业公司在之前的1个多月时间里,采取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帮助业主更清楚地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对于西安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李清月表示:“上海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了,家里买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许多垃圾袋。我一定会认真对待,按照分类正确投放。”
和李清月一样,为生活垃圾分类已做好充分准备的西安市民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中,绝大部分市民都表示愿意支持、配合生活垃圾分类,但对生活垃圾如何分类还不是很清楚。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市民中,绝大多数人表示需要更加详细、更加系统地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最好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类别垃圾都是怎么分类处理的,垃圾分错类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家住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五路兴盛园小区的王霞告诉记者,小区物业从1个月前就开始着手4类垃圾桶的摆放工作,住宅楼下的公示牌上张贴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但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挺复杂的事,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小区物业给每栋楼都配备了管理员,管理员挨家挨户进行了仔细宣传讲解,同时还安排专门人员在垃圾投放点不定期检查、监督。” 王霞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毕竟才刚开始,改变一个习惯还需要时间。
在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记者看到,新更换的4个分类垃圾桶旁有一名引导员,引导大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初期,很多人还是缺乏分类意识和分类常识,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市民更快地适应现状,学会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精准投放。”引导员小张说。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初期,四分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日常生活垃圾种类繁多,市民很可能分类投放时难以判断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也不断在社区、居民小区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向广大市民清楚、高效地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归属。
“让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落地、落实,并真正取得实效,必须要打破现有回收模式,形成新的回收处理模式,建立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陕西中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何群辉说,“只有让老百姓清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是怎么处理的,哪些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只能填埋、焚烧,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记者 马黎 实习生 雪野 赵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