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奋斗历史,弘扬伟人精神。以著名作家曹谷溪报告文学《周总理回延安》为蓝本,由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精心制作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周恩来回延安》,于5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为社会各界献上一部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当代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奋勇向前的精品力作。
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是陕西省2018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也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片由多次成功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刘劲亲自执导并担任主演,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青伟和羊君担任编剧,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演员联袂演出。
该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历史使命,带着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通过周恩来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交错进行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创新而巧妙地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
影片中,周恩来专程去看望曾经在风雪中为他送上热饭、大儿子为救他而牺牲的曹大嫂。年迈的曹大嫂虽然脑子已经糊涂了,但手里还在缝补着大儿子留下的连续穿了两代人的外套……凝视着无怨无悔的曹大嫂,周恩来默默地将自己的老花镜给曹大嫂戴上。一个动作道尽了周恩来心中说不出的痛苦、愧疚和深情厚爱。
得知周恩来回到延安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见一见周总理,和周总理拉两句家常。看到这么多老乡闻讯赶来,为了不给百姓添麻烦,周恩来从宝塔山上下来时让司机开车绕道黄河滩,结果车陷在了泥里。专程赶来的老乡们二话不说就将吉普车从厚厚的黄泥潭中抬到了岸边。看着这些憨厚淳朴的老乡,周恩来感慨万千……
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饱,周恩来与当地干部举杯为誓,要让粮食产量翻一番,让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见到朝气蓬勃的知青们,周恩来鼓励他们扎根延安、建设好延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节,将晚年时期的周恩来对延安这片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和这些曾经生死与共的人们的魂牵梦绕、难以言说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最后,周恩来在飞机上请求飞行员:“在延安上空再飞一圈,我还没有看够。”而黄土地上的人们也都像是感受到了某种呼唤一样,纷纷抬起头来望向天空。周恩来从飞机上望向延安的每一位乡亲、每一寸土地,他还有千言万语尚未诉说,却再也无法让老乡们亲耳听到了。
独特视角突破重大题材创作
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该影片首次以周恩来个人视角及情感动线为情节推动力,演绎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对人民的深情牵挂,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回顾和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的延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延安新面貌,体现了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同筑就大国崛起之路。
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宝塔山依然巍峨,延河水依旧奔流。回望历史,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见证了经受血与火洗礼的新中国的诞生,也见证了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情谊;放眼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给文艺发展带来了新的繁荣。
在历史与现实的时代交响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行程中,影片《周恩来回延安》所呈现的审美价值散发着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对于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具有深刻意义。 (柏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