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记者重走长征路

追忆”雪地讲话”  弘扬长征精神

作者:黄保山


8月12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延安市甘泉县道镇象鼻子湾村,追忆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表著名”雪山讲话”时令人精神振奋的历史情结……

在”雪山讲话”纪念碑前,记者们肃立,随着讲解员领颂,大家齐声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记者在朗诵中,仿佛想到看到了在长征中红军战士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面对血与火的冼礼,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彰显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战斗情怀和画面。


1935年11月6日,中央红军与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领导的红十五军团在甘泉县象鼻子湾胜利会师。11月9日,中央在象鼻子湾召开军委直属纵队三百余人参加会议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毛泽东走上大树下的土台子上,冒雪作了讲话。他讲道:”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攻下了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毛泽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他以精辟的语言论述:”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毛泽东的讲话,史称”雪地讲话。”雪地讲话”对红军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阐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雪地讲话”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为彻底粉碎国民党的军亊”围剿”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象鼻子湾村83岁的贾生贵动情地对记者说:”我们家三代人都住在这里,爷爷贾有旺在世的时候告诉我,他清楚的记得当年毛主席在雪地里给红军战士讲话时的情景,漫天大雪,天气寒冷,毛主席冒雪站在土台子上面对几百名红军讲话,战士们静立在雪地里,听得很认真,士气很高。”

原甘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现在县关工委作义务宣传工作的74岁的史云楼介绍说,长征故亊年年讲,红军精神代代传。今天富裕起来的甘泉人民没有忘记红军故亊和长征精神。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红色精神”贯穿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让青少年传承好”红色基因”。县上组织校外辅导员和”五老队伍”,经常走进校园和社区,宣讲红军长征故事。史云楼严肃认真地说:”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就是要以红军长征精神来关心教育下一代,让娃娃们从小就要有红色记忆,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红军精神教育激励青少年,不忘初心,健康向上,为国学习,为国成才。”


记者了解到,甘泉人民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石油兴县、菜畜富民、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林果和畜牧三大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丰富群众生活,守护群众平安。象鼻子湾村民贾登春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光景可比以前好多了,农民真正享受到党的好政策了。你看现在农村有新房的、有小汽车的、有摩托的,太多了。就像我们村,自来水都接上了,农村人真正过上好光景了!”(记者 黄保山

(编辑: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