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采访团来到定边县的铁角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来到陕北。当地76岁的老人林旭春告诉记者说,“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美美满满,出门有车坐,我们满足的很!”
铁角城是定边县南部山区的一个古村庄,1935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抵达铁脚城,彭德怀的指挥部设在铁角城东老爷山的药王洞中。从此,铁角城因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名载史册。
老一辈人讲,当地的老百姓给红军挑水劈柴领路,军民亲如一家。如今有关红军那种纪律严明,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敢善战的革命精神,以及红军将领和士兵感人至深的故事仍在这一带的沟壑大川村落圩场传扬……
80多年来,红军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一直鼓舞激励着定边人民,使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全国县级区域石油产能第一大县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与靖边县、本县安边镇合称为“塞上三边”。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肃进入陕西的第一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三边分区机关驻地。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陕西省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物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县级区域石油产能第一大县。石油探明储量16.18亿吨,含油面积5000平方公里,天然气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含气面积4992平方公里,原油年产800 万吨以上,天然气年产16亿方以上,油气年产超过1000万吨。
“西北前列、陕西第一”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县
定边县有300多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目前风电装机并网1380兆瓦,在建1630兆瓦;光伏装机并网870兆瓦,在建870兆瓦,被国家财政部、农业部、能源局命名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被国家农业产业协会命名为“绿色环保节能示范县”。
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地。有天然盐湖14个,盐湖面积100平方公里。是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大县。是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保护区、中国马铃薯六大生产县之一、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马铃薯、荞麦、羊肉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受地理产品标志保护,定边荞麦粉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定为国家标准。定边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被国家农业部、中科院、中国种子协会联合命名为“西北旱作区马铃薯主粮化示范基地县”。
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7.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4.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41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元。2015年、2016年该县连续两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排名第10位,先后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型试点县、全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佳县、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县、省级“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产品上行先进县、全国农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
全省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优秀县
2018年9月28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省市现场会相继在该县召开,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优秀县,先后获得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全市脱贫攻坚特别奉献奖等荣誉称号;青海、宁夏、内蒙、甘肃、海南和省内县区共25批次来定交流学习脱贫经验。“定边县‘菜单式’脱贫举措显成效”获选国扶办和人民日报社举办的“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综合治理模式推荐案例,并被国扶办推荐为国际减贫案例,定边县被国扶办确定为陕西省唯一入选全国19个脱贫摘帽县典型案例研究对象之一。定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被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书》收录。(记者 张建伟)